初中理科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标签:
情感 |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初中理科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教研组: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李强 |
|
活动时间 |
11月5日 |
活动地点 |
七年教室 |
|
活动主题 |
地震 |
主 |
李强 |
|
参加对象 |
初中教师 |
申请学时 |
参与者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
2、
3、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1/mw690/0029ztmegy6Noe3Ntvy80&690
http://s6/mw690/0029ztmegy6Noe3Royx05&690
http://s11/mw690/0029ztmegy6Noe3Uxn44a&69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事实了解地震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地震时的避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地震发生时的避难方式,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3、
教学重点:了解地震知识。懂得如何防护、自救和互救。提高安全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指导在地震中如何防护、自救及互救。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师:
生观看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祥和。
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我们的一生不止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大自然还有另外的一面:请看另一组图片,看后请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又如何?(播放地震图片)。
生观看图片,谈感受。
师:(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地震是自然的另一面,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大发脾气了。那你们对地震了解多少呢?
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地震带来的危害。
师:我再给同学们看一组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时的图片,(播放汶川地震建筑物的图片\生命脆弱的图片\人们悲痛无助的图片\中国部队在第一时间所作努力的图片。)当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时你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谈感想。
师:是啊,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为了尽量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我们有必要去全面、深入地了解关于地震的信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5.12大地震的回顾,及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巨大的破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合作探究,关爱生命
师:地震真来了,我们又该怎样防护呢?出示图片:设定不同的地点:学校、家中、户外。
让学生通过这样几个步骤来完成:先看图自由说一说,然后结合资料讲一讲,在小组讨论交流议一议,然后汇报交流记一记。
师 (教学预设) :假如真有地震发生,同学们是藏在桌子下,还是藏在桌子旁,哪个做法才正确呢?
让学生讨论解决,如果还没有解决,则出示事先准备的图片,让学生在看图片的同时找到答案。
师:比死于地震更可悲的是死于无知,我们不知道下次灾难何时降临,在地球调整为震动状态的时代,我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地震活命三角区”。
师:那如果你在公共场所、野外、海边发生地震的情况下,又该怎么办?
生说。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请再结合课本来补充一下。你还知道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然后汇报出来。看谁掌握的知识多,在危险时就多一份机会啊!
学生讨论交流汇演
师据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惊慌出意外,就地躲藏好。头脑要冷静,灵活对策找。(板书)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认识灾难,避震自救
学生观看图片资料,从而了解地震。
师:看完视频,面对即将发生的灾难,你能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吗?假设一旦被埋,又该怎么办?又如何开展互救呢?请大家赶快看看课本知识,记住它吧。然后再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读记资料。同桌互背。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了解地震前兆,减少灾难的发生。一旦被埋,切实做到用学过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生命。]
(四)亲身体验,模拟演练。
师:假如我们在学校教学楼正在上课,这时发生地震,我们将如何自救?能有时间跑出去就跑,不能跑时怎么办?请八个同学前来演示。看谁做得好,谁的位置更具有安全性?
生表演,先自评,再互评。
教学预设:如果有同学往外跑时,我则设置情景:同学你的书包还没带呢?如果这位同学真的回来拿书包,则警告他:
安全至上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模拟体验,让学生更加明确了在地震中如何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救,珍爱生命。]
(五)活动延伸,远离灾难。
师:学完这节课,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一个活动,主题是:“我是小小宣传员”,请自己设计宣传单,向大家宣传有关地震、防震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出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利于学生全员参与,是能真正唤起儿童情感共鸣的活动,使学生主体,亲历,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投入其中。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情况下,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近生活,开展更多的活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地震常识,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力。]
课堂小结:
比死于地震更可悲的是死于无知
我们不知道下次灾难何时降临
在地球调整为震动状态的时代
我希望你
在教室上课的孩子们
一定要记住这节知识
别再接受错误的地震逃生训练
(六)板书设计
震
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
惊慌出意外,就地躲藏好。
头脑要冷静,灵活对策找。
课后反思
教学中对于地震知识太具专业性,因此这部分内容略讲;同时应该为学生传递这样一个精神: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由于年龄应该把自救放在首位!珍爱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而紧张,应该:
保持清醒、就近躲避、伏而待定、伺机而逃!
评课稿
第一、成功沟通。地震的原因、过程等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果只是教师的讲解一定枯燥无味,借助视频、图片再加上自己的讲解,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拉近彼此的距离,另外在讲解的过程中。孙老师能不断的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意愿。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和有序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能提出明确的目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给学生的四幅图片是不同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和空间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观点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