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教研组:
小学语文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吴雄飞
|
活动时间
|
4月3日
|
活动地点
|
三年级教室
|
活动主题
|
想别人没想到的
|
主
讲人
|
雷顺名
|
参加对象
|
小学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参与者1课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雷顺名老师在三年级教室公开课,主题为《想别人没想到的》,全体小学老师参与听课。
2、课后集中校三楼音乐教室评课,郑海平老师主评。
3、主评老师整理好评课稿上交到教务处.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次教研动顺利开展,老师们积极参与,发言踊跃。从而提升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收获颇多,效果不错。
|
过程确认
|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曾为华
|
|
|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14/bmiddle/75a4610eg7c2c7d72962d&690
http://s3/bmiddle/75a4610egd9bcf3e242b2&690
《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教学设计
雷顺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自学生字词。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诵读品味,体会小徒弟为何会被画师称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中加深体会,明白要勇于开拓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画师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脑筋急转弯(3个)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按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理解词意。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解决。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指名读,齐读。
召(zhào)集骆(luò)
驼(tuo)
连绵(mián)起伏(fú)
若(ruò)隐若现恰(qià)好
(2)生交流词意,掌握字形。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再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三个徒弟的画分别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谁画得最棒?为什么?
(3)从三个徒弟的画中,你体会到什么?
5.学生读课文,讨论。
6.学生汇报。
7.说得真棒!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8.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三、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是不是也有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过的事?
2.你还知道哪些想过别人没有想到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试一试,在一张白纸上怎样画出最多的花?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头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画师考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结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创新思维方法赢得了称赞的故事。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和领导的点评,我有几点体会:
新课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读文之前,我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故事吸引学生,让他们以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堂中来。听完故事,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皇帝刚开始不满意,当他看到最后一幅画的时候又连声叫好吗?”学生回答后,自然导入到新课:“是啊,最后一幅画的作者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所以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一个《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
教材要求教师在讲略读课文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不必把每一句话都搞清楚,大的方面搞清楚了,有些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可以留着今后解决。正是由于这一思想指引,我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主要是想让学生把前面精读课文中所学习的分段、理解课文等语文基本功,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为了节省时间,我设计了一个表格,目的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填表,但可能是因为每人手中都有一个表格,大家没有讨论而是各自完成后才交流的。如果再上我会给每小组发一张表格,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
然而,这是一节语文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也要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品味语言,加强语感,加深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同样应该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读好三位徒弟的画和画师的称赞。可是,我却把这种读设计、实践为学生的默读全全代替了,使课堂上没有听见一次完整的或个人的或集体的朗读声。今后不管再上任何语文课,我都不会忘了朗读在语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更要注意引导学生按课型的特点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今天这节课上回答的几个学生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语言都不是十分简练,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给他们一个思路,一条线索,让他们准确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孩子们学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纷纷表示明白了学习、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而我讲完了《想别人没想到的》,则更加明白教学中更要有所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
评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一课是一篇选学课文,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阅读和理解。
1.在教学中,雷顺名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三位徒弟的画,并进行对比,重点教学小徒弟的画,从中明白小徒弟获胜的道理。以教师有意朗读引导,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从山里真的会走出无数只骆驼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小徒弟是想别人没想到的。
2.很重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读全文,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对意思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要求学生掌握。中间教学小徒弟的画时,教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把课文内容展现出来。“教师要善于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媒”当孩子对文本的解读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在自己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认知水平把文本介绍给孩子。
3.让小朋友们在读故事的过程采用了故事连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喜欢听故事是小朋友共有的特点.这样,让学生轻松学习。
4.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体验。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中张老师采用了多种多样形式。首先,老师利用插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三位徒弟的画,并进行对比,从中明白小徒弟获胜的道理。然后通过扮演画师称赞小徒弟,来真正理解文本。在教学最后,让学生通过画图实践,大胆发挥想象,去勇敢地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些成功之处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课堂教学联系生活方面。雷老师在教学中设计好几个故事,但这样故事都是古代的,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出发,注重情感体验。我想雷老师在举故事的时候插入点生活中或者是现代的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以至学以致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