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王高长老师的评课稿《抽屉原理》

(2014-04-23 15:20:22)
分类: 11、开课教案与评课

“抽屉原理”评课稿

——水头五小  王高长

下午第一节听了王美芝老师关于抽屉原理这堂课,本人受益非浅,觉得王老师这堂课准备的比较充分。从课堂的构思、教学设计到课件的制作,从教学过程的推进到学生的参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说是非常流畅,一气呵成。抽屉原理这堂课很抽像,对于师生而言,比较难上。王老师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游戏,实验操作向学生介绍了抽屉原理。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式化,使学生会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效果非常好。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王老师通过5个人坐4张椅子的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王老师说我不用看就知道至少有2个同学同坐1张椅子上,王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道理是什么?这其中是不是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抽屉原理作了很好的铺垫。
2
、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本节课王老师组织的教学结构紧凑,实施过程层层推进上的扎实有效,教师通过4根小棒3个杯子,先让学生用枚举法,把所有情况摆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举例后学生感知理解小棒比杯子多1时,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根小棒。再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即平均分的方法,在这节课中,由于王老师提拱的数据较小,为学生自主探索和理解抽屉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教师设问:到底是至少数=+1”还是+余数?引发学生思维步步深入,并通过讨论,说理等活动,得出至少数=+1”。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魅力。
   
抽屉原理这一知识点,王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思考、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整堂课在王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也有几点需要改进和注意:1、坐椅子游戏,椅子摆放得太紧密,每张椅子之间的距离应该分开一些,以免误导学生,要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2、在“商+1”还是“商+余数”这一环节,还得分析清楚,不然学生还是很模糊,影响教学质量。3、用不同支数的笔放在不同的杯子里,例子非常好,学生演示,直观教学,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但列举的数字过多,导致时间的不够,影响了教学任务。4、在揭题时,马上出现“抽屉原理”,学生感到一头雾水,为什么呢?其实课本上的例子非常好,就说“5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我建议最好不要脱离课本,但要脱离课本也可以,不过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和铺垫。

 

                              2014417于水头五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