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鳌江一小校本培训
鳌江一小校本培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91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段数学组第3次教研活动

(2023-06-06 14:46:39)

鳌江镇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高段数学组第3次

项目名称

《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吴慧芳

活动时间

4.23

活动地点

五年级

活动主题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执教者

周颖

参加对象

高段数学组

申请学时

4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周颖老师上课

2、磨课:

      杜月赛老师:学生动笔机会比较少,应增加练习题;

      黄招团老师:折线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以及各自的优点不明显;

      吴慧芳老师:板书要修改。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讨论后,周颖老师根据老师们的建议进行修改整理。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活动照片、考勤讲稿、教学设计作为附件,表格后。

附件1:考勤表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段数学组第3次教研活动

附件2:活动照片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段数学组第3次教研活动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段数学组第3次教研活动


附件3:《搭配》教学设计(讨论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
    人教社2011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借助实例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趋势的意义,初步学会读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简单的、科学的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合理的分析。
教学预设:
一、引入
     出示天气预报画面
     师:请看屏幕,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天气预报。
     师:对,这是播报一个地方的气温情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工作人员却要收集很多数据。这是平阳5.2的气温变化情况。(出示统计表)
                                                            平阳某日气温变化情况
                                              时间/时                      10      12
                                              温度/   15    14    14    18      20      21
师:从表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你说。
(请2个)
你们说的很好。
    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个时刻气温的多少,我们也可以用条 形 统 计 图来表示。(出示统计图)
二、新知
1.点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预设:一眼看出谁多谁少,看出数量的多少
是的,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板书: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如果这样呢?你还能看出每个时刻的气温是多少吗?(演示条形变窄)
     生:能。
     师:看来用条形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是没有关系的。
     师:现在呢?(演示条形收缩成点)            (哇现在第三组全部看这了)
     生:能。
     师:点能表示每个时刻气温的多少吗?那你说说看这个点(任指一个点)表示什么?
     生:这个点是15度。
追问:几时15度?你怎么看的?
     师:看来用点也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为了更快看出数量,通常我们会标上数据。
2.线
师:看图, 2时—12时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说
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那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把你的想法表示在学习单上。
     学生尝试。
     交流评议:(学习单展示) 
完成了吗?老师这里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先展示连线的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注意听,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你能指着图来说说吗?
预设1:我用线把它们连起来,这样线往上,就表示上升;如果线往下,就表示下降,如果线是平平的,就表示不升也不降。
他讲的有没有道理?谁能再来说一说?
预设2:连起来好看
师:好看在哪里啊?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他讲的有没有道理?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预设3:以前见过这个东西
师:你不但善于观察还能学以致用,那你觉得这样连线有什么好处?
学生说不出
师:看来你心里是知道的,只是一下子说不出,那谁能来帮帮他?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谁还能再来说一说?
2.展示:不连线的
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想的,这两种想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连线的,更明显的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不连线也能看出变化(手势)
预设:更明显
师:明显在哪里?你能结合图说一下吗?
师:真的,你这么一说这连线真的很神奇,线往上表示气温(上升),线往下(下降),平平的(气温不变)而这幅不连线的就不能一眼看出这个变化了。
  3.揭题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吗?你们这样连,连出了一种我们数学上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读一读。
师:看图,那什么时候温度变化最大呢?
(6-8时)
你是怎么想的?
相减差最大
还有不同想法吗?
线最长
师:长是什么意思?我没听明白。
师:陡这字用的好,(手势),这样呢还能用陡吗?(平缓)哦现在我明白了,谢谢你。
 师总结:看来从线可以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线的陡峭程度判断出变化情况的大小。
4、初读图、推测、画图  
师:看着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推测一下,14时的气温可能是几度?


生:可能是22度,因为前面10时至12时只上升了1度,所以我认为后面也上升1度。
  生:前面是上升4度,2度,1度这样的,所以后面应该上升的比较小;可能是21度多一点。
    
生:平时14点应该会比较热,所以可能是25度。

  师:你是根据前面一段的气温变化来推测的。
师:你是根据前面好几段气温的变化情况来推测的。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师: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14时气温,22度)。
师:怎么在图上找到14时22度这个点?请你上来找一找。
生:找到温度和时间的交叉点。
你们同意吗?请看屏幕,你们是不是这个意思(课件出示点),再连线(课件出示),最后标出数据(课件)。
请你继续推测一下,接下来气温又可能是怎样呢?
生1:可能还会上升一点点。 生1:可能还会上升一点点。
生2:可能会下降。(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来想想看,如果下降的话会是什么原因?
生:太阳下山
师:看来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16~20时气温,21度、18度、17度)。
     师:怎么你们都说升,它却降了呢?
     生:我想可能是太阳快落山了,这时温度就会下降的。
     师:你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16~20时气温,21度、18度、17度)。
  

     师:看来,我们仅仅根据前面数据的走势来判断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推测)。
     师:你能接着把这三个时刻的气温画到这张折线统计图上吗?在你的练习单上画一画。
     生画图,师巡视收集需要补充的例子展示。
没用尺子/没标数字/画错
     师:你觉得他哪里已经做对了?你们还有什么建议?
   看来 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画图的方法 谁能说说刚才你是怎么画的又快又好的? 
   评价:既能操作又能总结 了不起。
     5.再读图
     师:看着这张折线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谁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是否看懂了这幅折线统计图?
     师:你们不提那我提了,从几时到几时气温是下降的?
(看来我们读图时还要从整幅图上去读)。
三、对比
 师:同学们,学到这让我们静静的回顾一下;刚才对于气温的变化情况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出示两幅图),找一找他们的相同点。
预设: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我听明白了,你们的意思是他们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是用(手势:条形)表示的,那折线统计图又是用(点)表示。
师: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有哪些优势?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预设:看出变化(板书:数量增减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过渡:折线统计图是不是在哪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A:折线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22年7-12月销量变化
月份 2月 4月 6月 8月 10月 12月
销量/万辆 18 38 63 96 135 180
你是怎么想的?
B:条形
六种品牌新能源汽车2022年12月的销量
品牌 零跑 蔚来 理想 奇瑞 广汽埃安 比亚迪
11 12 13 22 27 180
师: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新的认识?
请你读图,完成问题
(1)从(   )月到(   )月销量增长最快,长了(   )万辆。
(2)销量是135万辆是(    )月。
(3)三月的可能是(   )万辆。你是怎么想的?
一定是28万辆吗?
销量的增长不固定
折线的线只表示趋势
(4)2023年2月的销量可能是多少?销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四、练习
1.生活中的统计图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折线统计图吗?
     生:股票…
   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2.据图选事
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我们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选择:上面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对应哪条信息?
(2)解读:结合统计图,说说这三条信息,并预测未来的发展
五、总结
     1.回顾:学习了什么?
     2.总结:这节课我们从平阳5.2的气温这组数据开始,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大小,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面对同一组的数据,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整理,这样是为了对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





学生自由说(销量、客流量....)
  (1)有没有可能表示(1至6月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你们觉得他分析的有没有道理。
  评价:嗯 你们很有生活经验。
  (2)那有没有可能是(晴天挂在户外湿毛巾的重量变化情况);
  不可能
是的,你分析的特别有道理,那你们觉得的晴天挂在户外湿毛巾的重量变化情况会是怎样?请你在脑海中想象一下,那这两幅图哪幅图能反映湿毛巾的变化情况呢?
同意图1的请举手,同意图2的请举手。
都对 两种都有
你是怎么想的? 错先说,各派一名代表说服对方
说服你了吗?

     那有可能是这种情况吗?(某位同学6次测试成绩情况。) 
可能
(出示成绩)
是的,这是小红6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你觉得小红的数学成绩怎么样?
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老师再给你一组数据,这是小红所在班级每次的平均分,现在你们的意见呢?我听出来了,小红的数学成绩在班级处于中上水平的。看来,我们仅仅根据小红个人的成绩来判断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班级的整体水平来判断)。

附件4:教学设计(修改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预设

教学内容:
    人教社2011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借助实例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趋势的意义,初步学会读图,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简单的、科学的分析,并进行合理预测。
  3.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及变化情况作合理的分析。
教学预设:
一、引入
    出示天气预报画面
    提问:请看屏幕,知道这是什么吗?
    预设:天气预报。
   (出示统计表)  这是平阳5.2的气温变化情况。
                                                            平阳某日气温变化情况
                                              时间/时                      10      12
                                              温度/   15    14    14    18      20      21
提问:从表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个时刻气温的多少,我们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统计图)
二、新知
1.感受条形到折线的过程
 提问: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预设:一眼看出谁多谁少,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是的,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板书: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1)(演示条形变窄)如果这样呢?你还能看出每个时刻的气温是多少吗?
 师:看来用条形来表示数量的多少和条形的宽窄是没有关系的。
(2)(演示条形收缩成点)点能表示每个时刻气温的多少吗?那你说说看这个点(任指一个点)表示什么 ?
 预设:这个点是15度。
追问:几时15度?你怎么看的?
 师:看来用点也可以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为了更快看出数量,通常我们会标上数据。
活动一:感受线的作用
提问:看图, 2时—12时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追问:数据的大小可以知道气温的升降,那么谁能再来描述一下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提问:那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把你的想法表示在学习单上。
     学生尝试。
     交流评议:(学习单展示) 
(1)先展示连线的
师:你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法的?注意听,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你能指着图来说说吗?
预设1:我用线把它们连起来,这样线往上,就表示上升;如果线往下,就表示下降,如果线是平平的,就表示不升也不降。
他讲的有没有道理?谁能再来说一说?
预设 :可以标箭头
问:没有箭头能不能一眼看出气温的变化?
(2)展示:不连线的
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想的,这两种想法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连线的,更明显的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不连线也能看出变化(手势)
预设:更明显
师:明显在哪里?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师:真的,你这么一说这连线真的很神奇,线往上表示气温(上升),线往下(下降),平平的(气温不变)而这幅不连线的就不能一眼看出这个变化了。
2.揭题
 师:把线连起来,就连出了一种我们数学上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读一读。
3.读图解读看得到的点与线
(1)(     )时的气温是18。
(2)10时的气温是(     )。
会读图,知道点表示数量多少
(3)(     )时气温最高,(     )时和(    )气温最低。
你们怎么看得这么快?
预设:点最高 点最低
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大小。
(4)(     )时到(     )时气温变化最大。
预设1:相减差最大
预设2:线最长/角度最大
 师总结:看来从线可以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线的陡峭程度判断出变化情况的大小。
看着这张折线统计图,你能推测一下,14时的气温可能是几度?


提问:怎么在图上找到14时22度这个点?
4.预测、画图
请你继续推测一下,接下来气温又可能是怎样呢?
预设1:
生1:可能还会上升一点点。
生2:可能会下降。(你是怎么想的。)
师:是不是这样的呢?(出示16~20时气温,21度、18度、17度)。
小结:看来,我们仅仅根据前面数据的走势来判断是(不够的),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来推测)。
活动二:画图
师:你能接着把这三个时刻的气温画到这张折线统计图上吗?在你的练习单上画一画。
总结方法: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画图的方法,谁能说说你是怎么绘制折线统计图的? 
 5.再读图

提问:看图,谁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是否看懂了这幅折线统计图?
同桌互相提问回答
三、对比
1.条形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
预设: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优势
预设:看出变化(板书:数量增减变化)
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过渡:折线统计图是不是在哪都能用呢?下列两组数据选用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
A:折线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2022年7-12月销量变化
月份 2月 4月 6月 8月 10月 12月
销量/万辆 18 38 63 96 135 180
B:条形
六种品牌新能源汽车2022年12月的销量
品牌 零跑 蔚来 理想 奇瑞 广汽埃安 比亚迪
11 12 13 22 27 180
提问:现在你对折线统计图有什么新的认识?
练习1:

请你读图,完成问题
(1)从(   )月到(   )月销量增长最快,长了(   )万辆。
(2)销量是135万辆是(    )月。
(3)三月的可能是(   )万辆。
(4)请你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预测2023年2月的销量。
销量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练习2据图选事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折线统计图吗?老师还带来了几幅我们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选择:上面三幅折线统计图分别对应哪条信息?
(2)解读:结合统计图,说说这四条信息,并预测未来的发展。
提问:你们觉得温州1-12月月平均气温会是怎么变化呢?谁能一边比划一边说一说。
五、总结
     1.静静的回顾
     2.总结:这节课我们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大小,学习了折线统计图,面对收集到数据,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去整理,这样是为了对数据进行更好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