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一学期综合组第6次教研活动

标签:
健康教育 |
鳌江镇第一小学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6 次)
项目名称 |
|
项目负责人 |
黄蕾蕾 |
活动时间 |
10.17 |
活动地点 |
水头二小 |
活动主题 |
指向科学思维的项目式教学研究 |
执教者 |
黄蕾蕾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全体成员 |
申请学时 |
4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本次集体备课主要围绕课堂上的问题进行探讨:
1. 第二次试教,黄老师利用学生自己上节课设计的知识问答程序,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呈现上节课的流程图,再引导为什么引入本课内容,怎么应用,衔接得就非常自然,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富有多样性和创新性。但是总感觉项目化还不够,项目是什么呢? 改进:将本单元前面五课(6-10课)设计为一个整体的项目化学习任务:知识问答系统,引导学生上节课完成了什么?存在什么问题?通过今天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又存在什么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解决。这样的项目学生就很清晰,当下要做什么学生也明白。把大项目分解成每一节课的小问题去解决,最终完成项目,也很有成就感。
2. 第三次试教,黄老师出示了上节课流程图,但并没有重点进行回顾讲解,也就没有发挥流程图的作用,那么算法思维有进入学生的脑子里了吗?如何改进呢? 改进:在课的开始通过流程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分析本课的算法,将复杂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发挥了流程图在编程过程中的作用,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在这样由算法到程序的过程中得以提升。
3. 第二次磨课,黄老师还增加了学生先通过自学书本内容,再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流程图,分析变量的增加、减少、设定和读取,学生对变量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对变量的应用在脑子中有了一个算法,在以后变量的应用上也会有对应的思维。
4. 第三次磨课,黄老师就开始有意识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变量的概念让学生自学引出,变量增加让学生自主探究,变量的减少和设定由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出。 改进:让学生来教学生,让学生来测试评价同伴的程序,由学生的问题来延伸出下一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大家围绕前面提出的四个核心问题,结合黄老师第二次试教的课堂做进一步探讨。在解决前面四个问题的基础上,,抽象概念如何介绍,学生个体如何突出,以及如何设计项目化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也有了进一步认识。 |
||
过程确认 |
|
附件1:考勤表
附件2:活动照片
附件3:教学设计(4稿)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作为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课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乐器,使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知识,解决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材主体分为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制作并改进自己的小乐器。如果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项目过程,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不够的。通过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简化项目流程。创设情境。与学生商议的任务目标,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测试、改进、评价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同时在课程构建中有所侧重,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课内完成简易小乐器,实践能力和科学知识应该是足够的。同时在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测试过山车》两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经历项目工程的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印象,作为学生操作为主的课程,自然十分受到学生喜爱。
但是学生在此类课程中也往往表现为:只关注制作环节,对于其他环节往往缺乏有效的思考,或者兴趣乏乏;而老师的过分干预又很容易造成课堂切割,打断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热情。因此,有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探索和试错的机会,重视生生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制作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准确描述自己的小乐器是通过哪样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2.了解通过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明确任务-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能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探究、动手的习惯,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并制作小乐器。
难点:改进完善自己的小乐器
【教学准备】
小乐器设计单,评价表,剪刀,胶带,教学课件
弹拨类制作:皮筋,纸盒,小木柱
打击类制作:酒瓶,红墨水,水槽,筷子,漏斗
吹奏类制作:吸管,软木塞
一、聚焦:出示视频:直接导入课题。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直在研究声音,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说说视频中这乐器有什么共同特点?(任务发布)
生:发出声音
2.
生:口风琴是通过我们吹出去的气体发出声音的——是通过改变什么改变音高的——金属片的长短(自由簧鸣乐器)(板书)
竖笛——空气振动 ——这样的乐器我们成为管乐器——改变空气柱子的长短改变音高(板书)
铝片琴——打击乐器——改变什么改变了音高
3.
4.
初级目标是调准五个音
5.要完成挑战,光靠一个人够吗?因此我们需要团队分工。
每个组需要一位团队负责人,把控全局;对小组的意见作出裁决
一位设计师主要负责设计图的绘制和完善,他一个人设计吗?
一位制造师主要负责制作乐器
1位调音师主要负责调音准。
当然,所有的活动大家都有一起参与
二、探究
1.
生:吸管可以做排箫,橡皮筋做弦类乐器、杯子和木棒做打击类
2.
3.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点小要求,请仔细阅读。注意:先设计,再制做。制作好的就进行测试《两只老虎》,并准备好
4.今天大家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何,制作的乐器是否符合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一张评价表,请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给自己乐器打上对应的。
5.请选择组合1小组。。。。。组合2小组。。。。。组合3小组。。。。。分别领取任务单和实验材料。
6.特别提醒第2种材料,每两人一份材料,画好后请到相应材料区领取材料,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很重要。请根据设计图制作乐器,开始设计并制作小乐器吧。
三、研讨
1.大部分小组的小乐器都已经制作好了,并已经调试好了,现在请各小组将自己的小乐器放到桌面上,准备展示弹奏
现在我们从第一小组开始依次展示每个小组的乐器,做吸管排箫的小组请择优推荐代表小组进行弹奏《两只老虎》前四小节
2.
3.
4.
生2:你们组最喜欢第三小组。声音清脆悦耳、音调有高有低、漂亮、美观,而且纪律好,——请第五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么做到的,——通过改变了水位,调整水位高低,水柱越高声音越低,水柱越低,声音越高。(声音高了,就加水,声音低了,加降低水位)
吸管越长,声音越低;吸管越短,声音越高
橡皮筋越长,声音越低;橡皮筋越短,声音越高
5.现在请第八组的同学来说说你们小组在哪些方面能改进的?
6.是的,大部分小组制作的乐器都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但是感觉这声音和我们真正乐器上听的的不太一样,请大家针对刚刚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先改进设计图,再改进乐器。大家也可以请已经调试比较成功的小组成员去你们小组指导哦。3min
1.
2.
生:明确任务——设计——制作——测试评价——改进——产品
这也是我们工程师在完成一个产品时要经历的过程,下次,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完成一个产品,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后可以继续尝试,完善你们的乐器,请你完成我们的终级挑战:用自己的乐器,演奏完整版的《两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