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第五次主题教研活动

(2022-04-28 13:16:57)

鳌江镇第一小学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5 次)

项目名称

 

校团队赛研 执教者 曹世洋

申请学时 4学时

项目负责人

曹世洋

活动时间

3.30

活动地点

录播室

活动主题

依托单元整体设计,以读促写,

打造素养课堂

执教者

曹世洋

参加对象

全体科学组英语组及综合组成员

申请学时

4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曹世洋老师携五(2)班全体同学在录播室进行赛研活动

二、杨静老师主题阐述

三、沈玲飞老师现场评课

四、金小懂老师整理教研文案

五、温作业校长最后点评

 

活动反思

与建议

通过一次团队赛研,我们英语团队更加明白只有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单元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的赛研也是一样,只有齐心协力研究一件事,我们在能从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走得更远,团队也能更具发展潜力。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附件1:考勤表


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第五次主题教研活动

附件2:活动照片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第五次主题教研活动


2021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第五次主题教研活动

附件3:教研文案

立足团队,整合单元,打造英语素养课堂

--以PEP6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B Read and write的深度学习为例

【案例背景】

本学期我们的英语团队赛研选定了“依托单元统整背景的深度学习”。这一主题:

1. 为什么选这个主题?

通过日常调研和观察,我们发现老师们虽然对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念较为熟悉,但是在单元整体备课的过程中有着这样几点困感:

1)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缺乏关联性和递进性。围绕目标整合单元内容的意识薄弱。

2)学习活动的制定上:老师们往往以课时为单位进行独立的活动设计,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学习活动往往被割裂开来,单元知识之间缺乏联系。

3)在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往往布置仅是课时作业,忽视了单元作业设计,作业缺乏整体性,分层性,因而无法设计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单元作业。

4)教材中提供的教学资源也缺乏整合与优化。

这样的单元整体备课它就缺少了灵魂,那么这个灵魂该从哪儿找回来呢?其次,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呢?这次的深度学习给我们提供了方向。

2.为什么选这节课?

我们团队选择了PEP五下第二单元My favourite season的一节读写课进行研讨。围绕seasons,weather and seasonal activities展开话题。以Read and write为主要阅读材料,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适当地补充拓展整个单元的知识点,把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梳理,既是对前面所学单词和对话的复习巩固,又是对本单元全部内容的综合运用。本节课既是阅读课又是一节动静结合的写作课,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输出。为了能较好地呈现本节课,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我们进行了两次的团队研讨。

【案例描述】

我们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教研过程

组队磨合,确定研究主题

研读学习,抓住核心内容

试教打磨,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组队磨合,确定研究主题

一接到团队赛研的通知,我们就马上讨论主题并确定为“依托单元统整背景的深度学习”。我们确定课题为第二单元第六课时Part B Read and Write.分工如下:曹世洋(课堂教学)、杨静(主题阐述)、沈玲飞(评课)、金小懂(教研案例撰写)。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已基本成型。

第二阶段:研读学习,抓住核心内容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倡导建构“大课程”理念,将教学内容置于“大单元”整体系统思考,探讨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途径和方式,从“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单元设计-课时教学”等方面,明确价值取向,把握核心特质,探讨素养课堂。选定课题之后,我们又重新研读教材、教参、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单元主要是围绕交流最喜欢哪个季节并陈述原因展开的一系列话题。本课时旨在复习巩固A/B部分的主要词汇和句型,通过阅读理解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它Robin likes them all为题目展开的有关“Robin在四个季节风景里”的照片与描述。后面配备了两个选择题和一个填空完成句子的练习题,目的是验证学生们的阅读成效以及理解度。在本单元前五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表示季节的单词、日常活动的短语动词及如何询问并回答对季节的喜好、喜欢某个季节的理由,本课时重在复习、归纳,书写拓展四季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2

于是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对四季的描述以及机器人Robin对四季喜好和理由的表达;能够解决读后问题。Read and write【出处:21教育名师】

2. 检测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本单元对话板块的核心句型;能听、说、读、写词汇板块的所有单词及词组。Let’s check)

3. 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特殊疑问句的用法。Let’s wrap it up)

4. 能够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积极大胆地尝试写作,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能够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点:

1.能够听懂、读懂、内化Read and write的内容,并掌握巧妙的阅读技巧。

2.能够在实际语境中交流运用有关喜好的句型: I like …because…等。

3.能够简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原因并长时间写作,培养基础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提高阅读技巧,掌握基本阅读策略,去进行大胆思考,尝试英文写作。

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涉及的概念、内涵及外延,理解了:什么是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中定义:“只有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单元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才是深度学习。”

第三阶段:试教打磨,创新教学设计

第一次试教:1)在第一次的教学设计中,Robin 是本节课的主人公。各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Robin展开,如师生间的问答: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 Why does he like spring?等。课后,我们组员提出这样的语境创设没有基于单元整体,单元语境之间关联度和层次性不强。建议: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利用本单元主情境图中的人物角色Amy, Zhang Peng,Zoom, Zip等,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喜欢的季节及原因,使语言输出更加丰富,同时充分地利用了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使教学素材得到了优化。2)本次主题是以读促写,有“读”在语言和内容方面的准备和铺垫,会大大减轻“写”的难度,但如果一节读写课“读”的环节设计过多铺垫,将会导致后面“写”的环节时间不够。而在第一次试教中我们就碰到了这种问题。如在教学中设计的Read and match, Read and circle, Read and tick, Read and underline,两处read aloud等环节,都跟阅读有关。而且这几处阅读的设计在难度上没有分层性、递进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阅读疲劳,既耗时间又收不到成效,导致后面在写作输出的时候,只能草草完成。大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写作练习,老师也没有时间进行写作指导。建议:删除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如原来的设计中两处read aloud,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Read it better,让学生带有感情色彩地朗读,使朗读带有情感上的升华。

第二次试教:经过第一次的磨课研讨,曹老师对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整改。如在情境创设时增加了人物角色,删除了不必要的朗读,读写时间的分配上也较合理。1)但有组员提出,在Warm up环节中,设计的Pair work两人问答对话如: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Why? Because...等形式,在之前的对话课中已经反复操练过,此时再次出现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单薄,无法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和经历。建议:我们建议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归纳梳理,让学生有话可说。

【案例反思】

一、收获在心中

1.立足团队教研,促进个人成长

在团队教研的每个环节,大家都本着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进行着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与优化。每一次磨课与研讨,都给予了教师新的养分,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上课、磨课的老师:我们从环节设计、作业反馈、板书、课堂语言等方面对上课老师实施了轮番轰炸。她知难而进,不断思考与调整,逐渐就有了更优化的教学设计。

关于主题阐述、案例撰写的老师:我们从整体框架、理论支撑、行文逻辑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打磨,从而得到了更清晰明了的文案。

关于评课的老师:我们从这节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可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为现场评课做足了准备。

2.立足单元整体,实现深度学习

“依托单元统整背景的深度学习”这一主题,让我们始终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去思考、研究和创新。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教学的设计也更加深入。因而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而且是整个单元的深度学习。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将这一主题推广到其他单元或同

一类的课里。

3.立足语言知识,增加教学内容的长度

这个是我们单元平整之下新的一个价格思想,曹老师的这一堂课他的这个学习内容大家会知道是关于四季的,那四季的东西大家说出什么呢?前方就为大家梳理了四年级所学过的天气,五年级上册学过的活动,这样子我觉得他的这个教学内容的长度再延长,然后接下来话题是对着这个四季传开,以Robin的对四个季节的喜好为依托,去创设本堂课的奇迹,就是探讨各自喜欢的,自己爱好可以喜欢全部或者某一个季节的,这样子就有共性又有个性,这样子的教学内容,他延长了长度,能把学科从三年级至五年级所有的东西囊括在里头。同时我认为他依托的阅读技能的呃指导,能够让我们这样的教学内容更有广度。比如说同样的一堂阅读课,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指导,但是曹老师的这一堂阅读课经过打磨之后,我们精选阅读课中的四次突破不同的难度,不同的重难点,去寻找那个拓展点,所以我认为他的这个教学的广度在原有的意义上会更好。

4.立足情感态度,挖掘单元内容的深度。我们说学习是有深度的学习,那我们在这一个情感态度之下,每个人都有感受四季之美的权利,他可以去搜索自己在某个季节中留下的某个有深刻印象的面,然后再来跟大家一起分享跟交流,这样子有了这些情感的铺垫之后,这一刻的深度与学习就会更好。

二、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是希望通过分层设计阅读来突破思维品质的提升,二要让第一批教材融合到我们的课堂之中,让学习更有深度,比如说我这个在我们的团队的精心研究下发现了这么多的绘本都是围绕这个四季的,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后方的素养行任务做一个提升,他这里提到的喜欢的理由跟我们都不一样的,所以这样子对学生个性化的作文题目的输出将会是有利的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