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的滋味——《左传》拾零之十二
(2023-05-19 14:44:03)鲁僖公六年,即公元前654年,秋天,楚成王为了救援郑国,伐了许国。这是通过吸引中原的诸侯国来救援许国,从而减轻对郑国的压力,也就是后来的围魏救赵的伎俩,达到了目的,楚国就回去了,郑国之围或许解开了。
作为中原小国,许国应该是无辜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也,谁叫你挡了楚国的路呢?谁叫你是个不起眼的可以忽略不计的小国呢?在一个通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时代,作为夹在大国缝隙中的小国的许国,你不难受谁难受?于是只能四面讨好,当然首要的还是和楚国示弱。于是在蔡穆候的引荐向楚国乞降。。
许男,作为一国国君,乞降的仪式是屈辱的。“面缚”(双手反绑起来),口里叼着一块圆形的玉石(衔璧),不知是跪着还是站着,大夫们都穿着丧服(衰绖),低一等的士们抬着棺材(士舆榇),意思是我们国君冒犯了大王您,现在负荆请罪来了,您是打还是罚还是杀,悉听尊便,谁叫我犯了错误呢?幸亏楚成王是一位大有为之君,他参照武王对待投降的微子启的处理办法,亲释其缚,受其璧而柭之(举行扫除凶灾的礼仪),焚其榇,给予其相当的礼遇,然后说了许多勉励的话,并让他回到原位去。
因此,我们真该理解“演员”的坚强,如果不战而降,或者在损失了若干国土的情况下,签订了城下之盟,承认被占的合理性,那么与许男有何差异?而大公国有楚成王的胸怀吗?毕竟“演员”是见过大阵仗的,并不是只会唱一首“小小竹排···”的将军所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