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真宗的小伎俩

(2022-12-15 10:39:18)
   真宗时,蔡襄做三司使,三司使总揽钱谷出纳,均衡全国财政收支,号称计相,位高权重,其为官亦称尽职,为当时宰相韩琦富弼等称道,然而却见疑于皇帝。原因是在真宗即位之初,身体欠安,几至不能临朝,不得已,皇太后临朝垂帘听政,期间母子之间有一些误会,宦官宫人争先荧惑,不知从哪儿得来的消息,据说蔡襄亦参与其中,说了不利于皇帝的话,但是莫知虚实,皇帝“闻而疑之“于是,这蔡襄就上了皇帝的黑名单。他的噩梦从此开始。
   首先皇帝偷偷地问左右近臣,你们看蔡襄人品怎样?能力如何?有没有一些不检点的地方,比如手头是否干净?有没有桃色新闻?可惜的是,也许是他们不太了解蔡襄,也许蔡襄真的没什么私德的污点,总之这个渠道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说来也巧,真宗皇帝正在困乏,这蔡襄就给递过一个枕头——他要请假,原因是母亲年逾八十,需要照顾。作为标榜以孝治天下的王朝也是天经地义的理由,不过这也难不倒真宗皇帝,他说,你看三司使位高权重,日理万机,需要一个靠勺的人执掌,这老蔡家庭负担这么重,咱得体谅人家呀,给他换个岗位,工资照拿,岂不是好?韩琦说,人家工作干的好好地,”事无缺失,罢之无名,“何况再找一个象老蔡这样称职的三司使还真是不容易呢,大文豪欧阳修也帮衬这说,老蔡请假,只是夜间回家照顾,不能早朝,但是太阳升起的时候,人家照样上班,啥事也没耽误,见两位重臣都这样说了,皇帝只好咽了口唾沫,把这个事儿咽了回去,不过以后每次说到三司工作时,这皇帝的脸儿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这口气总是顺不过来。
,不过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说着说着,机会来了,西夏的谅祚就在此时攻扰泾原,一封封的告急文书,雪片一样的飞来,国之大事,惟祀与戎,需要调兵遣将,粮草先行,那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三司,这回皇帝气儿粗了传旨中书省,赶紧给我换人,否则耽误了大事,唯你们试问。这一下,韩琦等人也没了主意,只好同意换人的要求。于是,老蔡同志保留原职级和待遇,包括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然后出知杭州,到杭州去练他那书法去了。
事后,韩琦看看真宗今儿个高兴,对真宗说,都说老蔡当年说过有损圣德的话,您是亲耳听到过,还是亲自看到他的奏折?皇帝倒也诚恳,说我虽然没亲眼见过,也没亲耳听过,不过在庆宁宫时就听人说过。韩琦说,”事出暧昧,虚实未明“,是不是在调查一下?否则此例一开,以”飞语获罪“那些小人可就开了造谣生事的先河了。欧阳修接着说,陛下您以为这事儿一定有吗?皇帝说:”虽然不见文字,亦安能保其必无?“,虽然没见到文字,但是你能把保证他一定没说过?这就有点没理搅三分了,高宗杀岳飞也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曾公亮,欧阳修等都各自有说,总之都强调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使你见到了老蔡的文字,还要做一下笔迹鉴定呢,何况这本来一点证据没有,咋能这样草率处理呢?皇帝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就说”告谤者何不及他人?“他怎么不告别人呢?还是老蔡有问题嘛。
   其实,这宋真宗处理问题还是有点小儿科,谋国不够老成,你先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把老蔡叫过来,拍拍肩膀,说请您给写个条幅,您的字儿写得太好了,顺便虚心的请教一下朕自即位以来,处理事儿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您竹筒倒豆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还不得推心置腹地交心呐?话赶话的,还没个纰漏?你再抓住某些小辫子,上纲上线,批到批臭还不容易?何况,保留原待遇,让他出知杭州,在那风景如画的地方,又能游湖,又能借伞,还当着当地最高长官——知州,是不是太便宜他了?你把象其后的苏东坡那样,说他肆i意反对新法,攻击新政 ,编管到黄州、惠州、或者儋州,岂不是好?
    不过我们还是要为真宗的稚嫩庆贺,毕竟他是以儒治国,讲究仁政的。何况,他爷爷赵匡胤把不杀文官及谏官,写到基本国策上,此时,离他爷爷龙驭上宾的时候还不远,爷爷的话是要遵循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