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头情结
(2022-03-22 20:00:59)
今天晚餐,蒸窝头。杂合面的,玉米面+小米面+黄豆面,这是小时候的主食。小米面含量高,香;黄豆面含量高,甜;玉米面含量高,口感差一点,不过不是最差的,因为小时候的杂合面还有一种重要的成分——米糠,含到嘴里垫牙,嚼起来沙拉沙拉地响,粮食少,只好多加一点糠,聊以敷衍肚子吧,不过这就苦了猪了,因为那该是猪的点心。
再以后,日子就更好过了,因为允许开小片荒的政策一直延续到“四清”时(四清后,小片荒又收归集体),挨饿成了过去时,每次回家,妈妈都给我带足了干粮炒面…。不过窝头依然是我撕扯不断的情结。1966年WENGE,我去大串联时已是初冬时节,我们先从县城到了承德,住在了石油学校(现在叫做石油技术大学),晚餐玉米面粥,玉米面窝窝头,一个窝窝头要2两粮票三分钱,觉得挺便宜,于是买了十几个,第二天就去了北京,在先农坛体育场大串联接待站,等着接待站安排住处,一等就等了三天三夜,这些窝头可派上了用场,饿了,就啃这些结了冰的窝头,渴了,就去接自来水,一直等到第三天的深夜,才叫到了我们的名字,安排到了部队的接待站,坐上他们的卡车,一直拉到了西郊八大处,101部队接待站,从此我们终于过上了定居的生活,每天出有车,吃的每天四角钱的伙食,感到就像天堂一样,今天拉到团中央,明天去中宣部,后天去北大…直到一个多月后的第八次接见。完了,才回到我的学校。
这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前几天听网上某人讲座,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界,生活的常态就是饥饿或半饥饿,长期的进化已经形成对这种生存状态的适应,吃饱了,喝足了,反而不利于健康,于是就引起了一系列的富贵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等,其源盖出于此,看来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就是高瞻远瞩,早就意识到饱暖不利于健康,而且还会变成修正主义的苗子,所以早就从生活方式消费水平做了预防,不服不行啊,不过我还是愿意活在当下,出有车,食有鱼,想吃什么吃什么,哪怕那些富贵病缠身,也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