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分类: 职场 |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的妈妈是一位农村信用社的退休职工,平凡而普通。她像这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母亲一样,勤劳朴实,既努力工作实现经济独立,又勤于家务照顾一家老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是个远嫁的女人,自己的父母去世时均不在身边,却几十年如一日,端汤送药在泪眼婆娑里送走了公婆。她身材略胖,头发白的很早,她送我上学时转身混在人群里,我一眼都找不出她!在我青春期的时候,我甚至嫌弃她的啰嗦和不合时宜。直至我参加工作,走上她曾经工作的岗位,在我的眼里,她竟一点点的开始闪耀出光芒!
小时候,我的家像牧民的帐篷,妈妈调动到哪个信用社,我们的家就搬到哪里,我和姐的学校也就转到哪里。那时候,基层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很少,就三四个人,每年春耕秋收期间,信贷员将业务办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妈妈一个人既当会计又当出纳,她忙起来的时候会扔给我一本姐姐学过的课本和几张纸:自己先照着写去!所以,很多字,我都是先会写后会读的。下班后,她做饭,打发我和姐姐去找小朋友玩。村民们也很纯朴:就在我们家里玩,不能去信用社哦,那里是管钱的地方,少了要找你们赔!我们在外面玩,最多不能超过晚上八点,妈妈必定寻了我们回去,大门锁了还要插上横杠,营业室门、值班室门层层落锁。因为,装钱的箱子就在妈妈的床下,她说:人在、钱在,人不在、钱也要在!
时光流转,1998年秋天我也成为了一名农村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的第一站竟然就是妈妈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爸妈送我去报到,除了必备的被褥、洗漱用品外,还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箱,我很好奇:那是什么?妈妈神秘一笑:去了你就知道了!安顿好我的宿舍,妈妈郑重的打开箱子:竟然是满满一箱点钞练功券和一摞珠算定级考卷!在她手把手的耐心指导和不厌其烦的定期考核下,我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甚至打破了县纪录,为我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天,一位客户拿着一张已经到期了近二十年的定期存单来取钱:这是老人存的,可是他脑梗了神志不清,要不是我们拆老屋,还不知道存了钱呢!我接过字迹斑驳的存单,可怎么也找不到底联。那时候是手工操作,只有将客户的存单与信用社的底联号码、户名、金额完全匹配才能支取。但是几经查找就是找不到,客户有些焦燥:是不是时间长了不来取,你们就给充公了呀!我一边找一边安抚客户:这有好几百元呢,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你先别着急,我再找找看。突然,我想到了“挂失登记簿”,连忙打开。果然,登记簿显示这笔存款已经在二十年前办理了挂失,并用补办的存单在到期后进行了支取。给客户看过后,他很抱歉:对不起啊,我不知道已经取过了!我看着登记簿,隽秀的字体清晰地记录着挂失日期、补办存单日期、补发存单号码、支取日期以及客户签名,我轻抚着“信用社经办人”一栏鲜红的妈妈的名章,耳畔传来她的声音:好的账本会自己说话,必须账务清晰、字迹工整……挂失登记簿是永久保管的资料,一定要让客户自己签字,避免纠纷!
在我分管贷款业务期间,妈妈就成了我的“纪委书记”,总是如影随行的监督着我。我有应酬回去晚了,她“随意”的问:是跟客户一起吗?我说是,她会说:跟客户要保持距离,他们是有求于你,走得太近就看不清楚真实情况了。我说是同事。她又会说:跟同事也不能走的过密,信用社工作,各个岗位之间有互相监督制约,关系处得太好就张不开嘴了!我带回家单位工会的福利,也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要管住自己的手,人要知足,胆子小一点,要知道害怕!
又是一年母亲节,春意盎然、万物自由,妈妈也刚过了75岁寿辰。如今,她的步伐不如当初矫健、她的眼睛不如年轻时清明、她的行动也愈发迟缓,但她仍不忘记时时提醒我:在信用社工作,要能管住自己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