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北京兔儿爷中秋大使传统文化 |
分类: 手工 |
我是从蛋蛋小朋友的口中得知“兔儿爷”的,小朋友则是从斑马语文课中对中秋传统佳节的阐述中习得。
当小朋友笑嘻嘻的说出“兔儿爷洗澡------一摊泥”的歇后语时,我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于是跟他一起把“兔儿爷”的由来和“兔儿爷”的制作过程看完,我才恍然大悟:“兔儿爷”就是个泥人嘛,一见水可不就成了一摊泥,嘿嘿!
所以,要跟小朋友有共同语言,家长必须要和他们一起成长,对他所看所学了如指掌,才能跟上他们的思路,有共同的话题。
这一段课程小朋友反复的看,对“兔儿爷”的制作工艺已经是倒背如流了,所以对他提出想要一个“兔儿爷”的要求,我当然是无条件满足了,呵呵!
我不仅买了成品“兔儿爷”,还买了几只白坯,让小朋友体验一下手绘的过程。不过,在两家店里购买的不同姿态的“兔儿爷”却都是用石膏做的,想要买到正宗的泥塑“兔儿爷”,估计得到北京的庙会上啦!
“兔儿爷”是北京市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每逢中秋节,北京城里的百姓都会供奉“兔儿爷”,这一习俗源自明代。
传说月宫有嫦娥,嫦娥身边有玉兔,玉兔会为百姓捣药,救济百姓。每年八月十五,赏月、祭拜“兔儿爷”就成为北京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后来“兔儿爷”转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有的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讨人喜欢。
老舍之子、著名作家舒乙先生曾回忆道:“童年时候兔儿爷就是中秋节的象征,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
现如今,“兔儿爷”已是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遗之一。
顶盔带甲
背后插旗
座下虎象莲花
或威风凛凛
或面露慈祥
……
看:如今的“兔儿爷”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出了蜘蛛侠版的,就这一张网搜的图片已经让小朋友兴奋不已了!
手绘,我选的都是最简单的造型,小朋友开心的不得了。
我俩趴在桌边,我负责调色,画石膏白坯“兔儿爷”;他蘸着我调好的颜料,画涂色指南上的“兔儿爷”。一个小时不到,我这里一只活脱脱的“兔儿爷”完成,他那里所有颜色混在一起,最终画出一只形状不规则的深灰色球状物,哈哈~~没关系啦,开心就好!
第二天,他专门把我手绘的“兔儿爷”带去幼儿园给老师和同学们看,也不知道能讲清楚不,嘿嘿!
买来成品的“兔儿爷”是上过釉的,非常光亮,我手绘的则要逊色一些,心想:要不要罩层清漆呢?
可是,小朋友要拿在手上把玩的,算啦,还是水粉颜料比较环保。
讲一个小插曲:这一只骑虎的“兔儿爷”,我在打开包装的时候没仔细检查,只拿出“兔儿爷”就把盒子给扔了。到涂色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耳朵,跟店家联系,说是用纸卷成细细的小棍塞在盒子最底层了。哦哦,店家很强势的模样,话不愿多说,我也嫌麻烦,一个小东东再专门补发。
我征求小朋友的意见,人家倒是很爽快:那就不要耳朵了呗,只插个令旗就行!
于是,我负责手绘,他负责粘旗,一只没有耳朵的骑虎“兔儿爷”就完成啦!
小朋友课程里讲:“兔儿爷” 骑虎:事业兴盛、“兔儿爷”骑象:吉祥如意、麒麟“兔儿爷” :学业有成、葫芦“兔儿爷” :福禄双全!
最后,为斑马IA课点个赞,潜移默化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