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行走在路上的丁丁
行走在路上的丁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346
  • 关注人气:2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注自己的专业

(2016-12-22 22:56:00)
分类: 职场

今年的总结汇报会安排的很隆重,47名中层管理人员依次汇报2016年度工作、提出2017工作思路,并围绕指定议题浅谈自己的认识,每人半个小时,要开整整两天。平日里大家各自领命后回去只管埋头苦干,月度考核是只问结果不管过程,于是总结会就成了汇报工作措施、展示表达能力的机会,尤其是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网点负责人,做了充分准备,将工作汇报几乎做成了经验交流,业务单位本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这也无可厚非。年度综合考核排名后三的网点负责人位置会空出来重新竞聘,听上去很残酷,但这也是给其他人进步的机会。人员多了,卧虎藏龙,你端不起的碗自有高人来端,单位搭建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唱的好的后面有人排着队等上场,唱得不好的是你自己不珍惜就休怪被别人轰下场。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很短暂,你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时候也就不要埋怨体制无情!

听着大家的汇报,心里感慨万千,一年时间有人在管理的岗位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人费力硬撑举步维艰,更有人满腹委屈发尽牢骚,这就是人与人的差距。我突然想起管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叫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为零。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晋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后,而无所作为。

与会在坐的47位中层都曾是各业务条线上的精英,但今日有人将工作汇报做成了检讨,我在想如果她现在仍从事着最擅长的统计工作,依然会意气风发自信满满。依我对她性格的了解,她只适合做具体工作,她性格中的一些弱点注定了她不能做管理。这一年虽然职位提升了,她不仅没有享受到一丝成就反而深受其害,网点各项业务停滞不前、人员队伍涣散无力!

所以,要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由于某人在某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在更高的职务也胜任。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此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更好的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为什么中国很难有百年老店,就是因为不能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个人角度来说,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职场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调整适应新形势,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努力工作并享受工作带来的荣耀与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发烧、腹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