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偶识余秀华

(2015-02-10 11:02:45)
标签:

脑瘫

诗人

余秀华

杂谈

分类: 偶拾

要过年了,紧要的事情在上周已布置完毕,年前这几天只按部就班。

 

所以,今早出奇的清闲,桌角的报纸已摞成了山,随手翻开《阳光报》,一则简讯《余秀华诗集1.5万册卖断货》。

——余秀华?何许人也?半年来两点一线的生活,孤陋寡闻得让人自卑偶识余秀华

 

百度搜搜:余秀华,脑瘫诗人,出生于1976年,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2015年月1月,《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两本诗集开售。


偶识余秀华

 

不搜不知道,一搜真热闹。对于她这个人和她的诗的评论、争议还挺多的:

 

        诗人沈睿称她为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 

        编辑刘年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出版人、诗人沈浩波在微博上写道,“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

        评论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认为,身体患疾为余秀华的创作加上了同情分,但文学评论界不能不管艺术标准,他认为有些评论里添加了过多的感情色彩,就像在某些儿童画里见到了“毕加索”或“米罗”。

我找到了她的新浪博客,她是位勤奋的习作者,从2009年8月开博以来共有358篇作品,随手打开看到了这篇《给奶奶洗澡》,配有奶奶赤裸着上身的照片,很打动我:

偶识余秀华

 

我搓她的背、搓她的胳膊、搓她的屁股

“疼,疼那”她哇哇大叫

疼一疼就干净了。我对这个91岁的女子一点不手软

然后我拨弄她的乳房,她就笑了 

它们耷拉的样子却不像垂头丧气

我把它们扯起来, 一放,又垂下去了

“你也有,你也有”她嘟噜着

我又拉扯了两次

然后我掏出手机,给她照了一张

总感觉有许多隐匿

在这个下午飘荡,即沉重又轻悠悠

 

偶识余秀华

 

她因为身体残疾,须用左手摁住颤抖的右手方能写下歪歪扭扭的字、敲打键盘也只能使用左手的中指,一个一个的戳。

她在被邀请去中国人民大学朗诵自己的诗作时,余秀华感觉“晕晕乎乎的”。在北京,她说,“想要一点疏离才感觉安心”。她确认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我只是一个农妇,土气的粗俗的农妇,就因为诗歌,我去了这么神圣的地方……”

她只是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写下自己的“内心荒凉”。生活的艰辛、遭受的白眼让她不能按照有关领导的宣传要求写出具有“正能量”的东西。


偶识余秀华

偶识余秀华

 

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妇,一个身体残疾却有着执著爱好、对生活有梦想的小女人。

每个诗人真正的地位,本来就需要评论家商榷很多年才能确定。让他们去吵,诗人余秀华喜欢写诗就去写,读者喜欢读诗就去读。”

 

我觉得,关注她为她解决些实际困难让她安心写作比评论她更有意义。

 

偶识余秀华

偶识余秀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