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2012-07-30 16:2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行走

在版纳,我们去的傣寨是景洪市嘎洒镇的曼丢村,距离景洪市城区10公里左右,是傣族民族文化保存最好的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一下车,玉滴就在迎接我们了,傣家人信奉佛教,我们也同样用合手礼回她,玉滴性格开朗、额头光洁、脸庞圆润,跟所有傣家女人一样有着纤细的腰肢,很是让我们羡慕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据说傣家女人腰围如果超过二尺二就没人要了,自卑地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傣族,是个有名无姓的民族,人名以性别划分,女子均起名为玉XX,男子起名岩XX,随车导游说他上学时有同学名叫岩千刀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玉滴自我介绍她今年四十岁,儿子十五岁,现在寺庙里学习,看人家这身材保持的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再羡慕一回。傣家人认为男子当过和尚才是有学问的人,现在的习惯已经有所汉化,小男孩一般先去普通的学校上学识汉字,初中毕业后进入寺庙学习傣文和佛经教义。

 

前一晚在夜市上看到五六个着袈裟的小和尚带着小姑娘在另一桌喝酒吃烧烤,很是奇怪,询问玉滴时,她笑答: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的——小和尚谈恋爱啊!

 

她说,傣家人信奉的佛教是小乘佛教,更在意个人的内在修行,“为人行善,善多我德,德多我仙”,对诸如烟酒荤腥等外在行为的约束并不多,和尚是可以喝酒吃肉结婚生子的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不拘泥于形式,这个我赞成!

 

村口的牌楼正在修建,正对牌楼的是一棵硕大的菩提树,枝繁叶茂,见到菩提,感觉距离佛祖就更近了些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进入寨子的通道两旁是鱼塘,整个村子掩映在椰子树和棕榈树中,清一色黑平瓦的人字型屋顶若隐若现,村子前后是山,山上的红土地种植着大片的橡胶林。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进得村子,迎面一水井,有傣家妇女正在洗衣服。因为没有看到泵,水是自流的,我倒是觉得它更像是一眼泉。水井周围的建筑是佛家常用的金色,造型也具有非常浓郁的东南亚风情。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傣家第一代房子是竹楼,由于竹楼经常要翻修,所以基本已被淘汰,现在住的是第二代砖木瓦房,但还保留竹楼架空的特点,房子一般为二层,下面堆杂物和关牲畜,二层住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傣族人家都有摩托车、农用车、轿车,所以一楼也做车库用。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玉滴带我们去她家参观,这是一幢竹楼,属于傣家的第一代房子。

她介绍这种吊脚楼是有防湿、防蛇和防震功能的。整个楼体用榫卯连接为一单幢建筑,不打根基,只将地面平整后用基石垫衬。平日里防湿功能就不多说了,就算洪水来袭,整幢楼也不会坍塌,而是会像只大船一样整体浮在水面,牛吧!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防蛇则是因为每一根柱子都是方形的,蛇盘不住,自然也就上不到二楼去了。防震主要也是因为竹楼榫卯连接的整体性了。

 

听了玉滴的介绍,深深地感受到傣家人的智慧!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上了二楼就是傣家人的客厅和卧室了,走进傣家必须遵守“一脱、二摸、三不看”的习俗,一脱就是进入傣家必须脱鞋,二摸就是要去摸摸客厅的吉祥柱,三不看就是任何客人都不能进入主人的卧室参观。

 

玉滴告诉我们上了二楼是不能拍照的,我们尊重她们的习俗和要求。

 

客厅比较宽敞,有一个火塘,是做饭、煮茶、吃饭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客厅的正中间有根吉祥柱,玉滴请我们每个人都去摸下她家的吉祥柱,摸摸吉祥柱据说会给客人带来平安吉祥。卧室门紧闭,玉滴说是因为卧室里有根灵魂柱,家里有人去世,他们会将死者背靠灵魂柱来净身,据说这样死者的灵魂就会顺着柱子升天。如果被客人看到了,灵魂就会失散,给主人家带来灾难。 

 

虽然没有进去卧室,玉滴大致已将卧室的布置讲给我们听了:卧客跟客厅一样是大通间,不管家庭大小一家几代人同居一室,席地而卧,晚上睡觉时用蚊帐隔开,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这个习俗,我们听上去感觉不可思议,但他们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方便,一家人团结一心就是要住在一起啊。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玉滴还介绍了傣族人对父母亲实行“厚养薄葬”,老人死去净身后用白布缠了火化,将骨灰作为肥料撒在稻田或橡胶林里,怀念逝者时就去佛堂里燃香祷告。因此她对时下城里人花大价钱买墓地的行为很不能理解,不权花钱还占地方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其实细想也是这个理,有时候我们是过份的追求了形式,甚至把有些事情做成了一场场表演。

 

傣族人的婚俗是男嫁女娶,玉滴用一非常精美的银器给我们倒水喝时,说这银器是她祖父嫁过来时的陪嫁,我很不适应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也因此傣家人是重女轻男的。谁家生了女儿要敲锣打鼓告知全村的人,并要大摆宴席进行祝贺;生了男孩则认为是赔钱货,因为要准备嫁妆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嫁妆也越来越厚重,动辄就要几十斤的银子和上百棵的橡胶林。

 

玉滴有一个儿子,按照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她还是能够再生育的,但她说不准备要了,因为怕再生了男孩。她结婚时家里给了她一百棵橡胶树,她丈夫嫁过来时陪嫁了300棵,但将来儿子结婚是要分一半出去的。而她的妹妹生了两个女儿,她妹夫家里条件好,当年嫁过来时陪了600棵橡胶树,将来两个女儿结婚,资产还会增加。所以,说起妹妹,玉滴语气里全都是羡慕!

 

不过,玉滴对自己当前的生活状态是非常满意的,丈夫很勤劳,家里买了小货车和轿车,她还是村子里为数不多的上过高中的人,因为文化程度较高,所以村里选她做导游解说,用她的话说:不用下地干农活,穿着干净的衣服,体体面面的动动嘴就挣到钱了,很多人还羡慕她呢!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很喜欢她这种知足淡定的生活态度!学习!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其实,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我们痛苦的根源往往是由于我们想要的太多!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上去,就到寺庙了,是曼丢村的佛堂。

从外观看,除了门口有经幡外,跟普通傣家楼并无二样,甚是朴素。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一小和尚在佛堂门前的树下乘凉,身边放着饮料和零食,很清秀的模样,我问他能否进去看看,他微笑点头;我再征求他意见能否拍照,他依旧微笑点头,有些羞涩,很淡定!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进了寺庙大门,听得有人进来,一慈眉善目的老人出来面带微笑双手合十向我行礼,我用同样的礼节回他,他能讲汉语但非常难懂,他问清楚了接待我们的导游,他竟然就是玉滴的父亲!门前的小和尚就是玉滴的儿子!

 

佛门净地,本来对宗教的东西知之甚少,更何况又有民族的差异,所以我只是在佛堂的周围看下,没打算进去。却没想玉滴的父亲竟然微笑着做出邀请我进去的手势,我犹豫了下,弯腰脱了鞋随他进去。进去之后却是别有洞天,佛堂里金壁辉煌,供奉的佛像与我之前见过的有些不太一样,墙壁上柱子上都是描金的佛像,这里依旧不能拍照,他点燃一支香递给我,教我在佛像前行合手礼,我将香插进香炉,回来跪下行叩首礼,他教我一句傣语,我边叩首边随他说了,抬头看他,他点头微笑示意我说对了,并告诉我汉语的意思就是:吉祥如意!不过,现在忘记了呢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从佛堂出来,信步闲走,真心喜欢上了这里,出村口时的通道两旁卖的水果全都是傣家人房前屋后自己种的。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在傣家人的门前又看到许多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继续求教啊!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这个问过了导游说是叫:美蕊,很好听吧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别的都不知道鸟。

 

真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在傣家村寨里住下来,慢慢行走,细细体会那些蕴含在生活细节里本质上很简单却往往盅惑了我们的眼睛和心灵的那些人生哲理……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西双版纳之走进曼丢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