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慰问

标签:
杂谈 |
分类: 偶拾 |
跟随领导下乡“双节”慰问,到驻地单位、贫困户、老党员、五保户家中送温暖,跑了整整一天,回来我的草草就成这样了
赶紧浇上水,半个小时后,开始苏醒了。
一个小时后,基本恢复
现在,来说说慰问的事。
去某驻地部队,受到了官兵们的夹道欢迎,从未享受过的待遇哦!
去贫困户的家里,要通过一座小桥,河沟里有冰,有木有点“雪中送炭”的意思呢?
农舍周围的地是一年一熟,收过玉米的地膜还没拾掇,但玉米杆却收得干干净净、柴禾堆码得整整齐齐、红公鸡也养得精神抖擞,看得出是很勤劳的人家,去慰问这样的贫困户,大家也觉得很欣慰!
近年来农村的政策好了,税收减免,还有不少的农资补贴,灾后重建和县上的“三告别”工程使农民的居住环境大幅度改善,所以即便在农村只要人勤快就是平日里零花少一些生活还基本过得去,除非遭遇到意外事故和重病会使得不是很宽裕的日子一下子陷入困顿,我们去到的这几家贫困户大都如此。
“因病返贫”现在已成为各地农村非常突出的一种情况,这也是在我们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很无奈的情况。
不过,总体来讲,老百姓是属于诚信度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农户贷款的不良率相比之下是较低的。我们的许多农户在经历了意外事故的重创,多年后经济状况终于有所缓解,会主动前来归还已经核销的贷款,甚至做到了“父债子还”,这里面有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瞬间……
老百姓是讲良心的,对于有良知的农民,如若情非得已,让他们手心朝上的要钱会被看作是一种耻辱。
所以,看到他们拿到钱感激的眼神和面对这么多人的局促,我甚至不好意思拍照,因为我用得是手机。
当然,拿到了钱的对象也有他们的牢骚,比如说:一位生活能自理的五保户因不满意养老院工作人员的服务就自己回来了,再也不愿意去;一位残疾老人的儿媳看到同村的年青人都外出打工,自己却要伺候卧床的病人,也有一肚子的委屈……
这才是他们最真实的声音。
今年县上的慰问标准比上年有所提高,是每户1000元,但对于个别家庭来讲仍然是杯水车薪。
慰问一年只有一次,但生活每天都要继续……
慰问只是扶持的一种手段,扶持,也总要扶得起来才好。
希望: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