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之惑

(2011-05-03 16:55:37)
标签:

摄影

真实

数字时代

杂谈

分类: 新闻相关

【去年新闻摄影课的作业题:

就2010年3月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是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的,故通称“荷赛”)取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获得者Stepan Rudik的获奖资格一事展开议论。】

 

 

http://s5/middle/759a60ef076a2b2c51044&690

http://s10/middle/759a60ef4a25afee03839&690

 

图片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真实之惑

 

 

文/林语尘

 

 

    荷赛撤奖了,这是这么多年头一次。

    新闻写得很清楚:“经评委会认真仔细讨论,决定取消体育特写类组照三等奖获得者斯蒂芬·卢迪克(Stepan Rudik,乌克兰)的奖项,因其获奖作品中的一个元素显然被移除,违反了荷赛规则”。

    荷赛官网上,这组拍摄于基辅的《街头大战》照片已被“取消”字样代替,即将推出的本届荷赛画册和展览也不再收录。

 

    说实话,这问题照片最终致了命的改动,不要说咱们一时看不出来,火眼金睛的评委们也都是比对了半天才发觉。并不是因为裁剪,也不是因为将彩照调成黑白……仅仅是因为抹掉了完全无关主体或主题的,小小一处瑕疵。

    我瞠目结舌,有点心下惶惶,却又无话可说。纵然惋惜,但荷赛就是荷赛,新闻就是新闻,规则就是规则。前辈们早就一言以蔽之,甚至都无须画蛇添足解释——新闻摄影,真实面前,不许完美。

 

 

    老实说,我本就不太喜欢对照片进行各种后期修饰的做法。

    曾觉得,摄影是一种敏感神圣的等待和狩猎,用镜头捕捉和放大那些难以遇合或难以发现的、一瞬间的美丽。所以任何的雕饰都是不必要也不应该的,即使作为艺术也不能特许——如果可以改变色泽光线,可以添上什么又抹去什么,那么守候与拍摄的意义还剩什么,这又和绘画有什么差别?不过是一种更省事、更精密的画法罢了,不过是人类的懒惰所创造出的又一种所谓艺术。

 

    好的摄影,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而你可能必须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完成它。因为难得才珍贵,因为稀缺才具有独一无二的美,因为那一个瞬间永远不可重来,才使一张照片永远都不能被模仿,也不会被轻渎。

 

 

    然而这种理想主义的清高念头,近来却日益消磨了锋芒棱角,只余一个圆润内核埋在心里了。

 

    摄影真的是不可改动的吗?最初的动摇,是因为发现镜头所捕捉到的风景,悄然不觉间其实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看《中国国家地理》,一页页翻过祖国大好山河或家喻户晓、或不为人知的处处风光,神游之余,不免想象摄影者扛着乌亮器械站在晴雨风沙里、山之巅水之涯的模样。镜头里透过来潋滟的光线,被折射出漂亮的色泽形状,微妙地转换了景物轮廓深浅,形成不能想象的绝艳惊人。

 

    总是不免感叹,这么美,这么美,这真是拍出来的么?

    ——我们好像总以为,“拍出来的”,就会与亲眼所见一模一样。

 

 

    既是被重新过滤后的光,那么镜头里这个世界是否真是原本的模样。眼见为实,除了眼睛你又能信任什么,然而大脑不过是另一架更精密的仪器,越精密越容易出问题,仅仅一个简单的视觉游戏便告诉你,眼见又如何,一样未必是真。

    连眼睛尚且如此,何况镜头。

    被捕捉的,被改变的,总是另一种非真实。

 

    那么,拍出来的照片还何必坚持不改变?

 

    于是让步了:反正怎么都不会是绝对真实。人的目光既然追逐美,就把那些并不背负解释真实的责任的艺术摄影,交付给允许涂改的艺术手段吧。调色可以,调光可以,添加涂抹都可以,渐入佳境,皆大欢喜。

    然而新闻摄影不能让步,坚决划清界限。就算双生姐妹已经爱美无罪整容有理,这一个依旧只许素面朝天。

 

    可是人总得寸进尺。新闻摄影凭什么就不能变得赏心悦目一点?说到底,摄影普及了,却并不是人人都有当场拍出精彩的本事。要知道抢下那一个个瞬间有多不易,哪能同时顾及许多,什么构图角度光线。如此,不靠后期修饰,又怎能满足信息时代对图片的刁钻胃口。想当年人民无比新奇欣喜地把一切判断交付给镜头,即使仅是模糊的一张照片也足以使人信服那是新闻真实历史真相,如今却恁地挑三拣四斤斤计较,清晰度、分辨率、曝光度、色差、噪点,拍“糊”了不行,处理出来的清晰却也遭人诟病。我若是顶风冒雨扛长枪短炮的图片记者,岂不要怒起掀桌了:到底是想怎么样?

 

    没人答得上来。因为每个人自己也迷糊,到底什么程度的改动是可信的,什么应该怀疑?

 

    数字时代是硫酸是王水,已经把什么铜的铁的金的原则都锈蚀了。什么都能假,我们还信谁。

    我们发明了电脑,我们发明了数码相机,我们发明了图片处理软件。然后,我们为一张被数码技术所记录、被图片软件所修改的照片争议纷纷,觉得信任被瓦解,觉得恐惧。然而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伪的、仿的、失真的、篡改的……大约从数码技术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刻起,或者其实从更早更早开始,就已经被我们自己弄得说不清了。智慧的代价是矛盾,人生对人生观开了玩笑。

 

 

    那还计较什么呢?连华南虎都能晃悠悠打整个陕西林业厅眼皮子底下过呢,这世界这年头,能用个古早的7.0版PS就把不明真相的群众骗过去的高手,当真是数不胜数。反正,作为一个没有火眼金睛的普通人,一个浸淫“一切皆有可能”的虚拟国度多年的网民,我深深相信“眼见未必为实”才是真理。既然我们不是荷赛评委,便无需拘泥规则。若修改并不影响主题的真切,并不影响新闻信息的传达,就已经是一种可以信任的诚实。在这个再分明的原则都能模糊的时代,要维护人民目睹真相的权利,作为表率的荷赛只能如此严厉,却不代表所有人都必须那样一板一眼地来。

    所以说,《街头大战》只是一张不能参加荷赛的新闻摄影照片,却不能否认,依然是一张很好的新闻摄影照片。

 

 

(成稿:2010年6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贴图】新画
后一篇:关于被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