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滕王阁序》精彩语句
(2014-05-14 15:02:34)分类: 独抒性灵 |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暮秋,远山迷雾蒙蒙,天边绯霞辉映,阳光照射处,泛起淡淡的紫色。此处点染颜色的变化。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耸翠”和“流丹”翠绿和赤红搭配,本不协调,但是,作者将两种颜色置于同一画面中,并不显得突兀。这两种颜色有距离感,一远一近,一上一下,错开的视角提供了颜色调和的空间。“耸”字使得绿色变得立体,劲道十足,衬托山的朝气和挺拔。“流”字使得赤红色晕染开来,如泼墨画。这两个动词巧妙增添了色彩的动态,使得景物焕发生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视角从近处远望,纵深绵延,在天际线处,本是野鸭飞向晚霞辉映的晴天,但“落”“齐”字化云霞之静美为动态之壮美,霞从上到下,鸭从下到上,两相靠近,在飞舞处聚焦,直到视线的尽头。既写出孤鹜速度之快,也写出云霞安慰孤之鹜的情怀,赏景之外又有一层感动和温暖,动态之外又多了一种和谐和优美。后半句 “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水天相接,抓住了色彩的协调,“一”字使得长天的延伸又多了一层融合,水天一体,大气壮阔,干脆利落。这两句将暮色中的美感写尽,将美中的气势写足,营造了一种圆融浑然的境界。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由上句的视觉转到此句的听觉,写人声,写雁声,写万物之声。黄昏的寂静,更使声音远扬,人正归,雁知归。但“穷”和“断”字干脆利落地结束声音的扩散,悠扬之外又多了一层冲撞力。犹如海浪撞击礁石,浪花飞溅,方向回转。此处声音虽止但回声依旧。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如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凸显了王勃含蓄蕴藉的笔力,清刚劲健的文风,写景干净明丽的质感,那么,此句表达志趣情怀的惊人之语,则凸显了王勃高洁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难得的是,王勃不但有志,有气,有力,有劲,有胆,更有一种担当意识,而这种担当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更可贵的是,王勃的志当存高远,困境仍期待逆流而上,不只是落在笔端和心理。因为他不愿空怀报国之志,也不愿效穷途之哭,而是选择韬光养晦,叨陪鲤对,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加自身内在的充实和力量,这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王勃写出了景物的健美,写出了情操的健康,这正是《滕王阁序》最动人之处。因而,在我看来,《滕王阁序》成为经典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用美的眼光欣赏世界和人生,一是用理智的行动征服挫折和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