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组林慧老师评课《牧场之国》

(2022-06-07 18:10:19)

语文组林慧老师评课《牧场之国》

语文组林慧老师评课《牧场之国》

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

项目名称

评课

项目负责人

周文仙

活动时间

3.22

活动地点

报告厅

活动主题

评《牧场之国》

主讲(主持)人

周文仙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全体语文老师

申请学时

2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板块一   视频导入,总体感受荷兰

一、看视频,欣赏风光

1.同学们,世界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着各自的不同的特色。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出国门,去荷兰看一看!

2.播放视频,学生欣赏当地风光。

3.聚焦首段。看了视频,荷兰的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课文中也有一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荷兰的特点,请你找出来。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指名读句子

2)齐读句子

4.补充资料:

荷兰是一个美丽的国度。那里运河纵横交错,船只可以到达市区的任何一个地方。荷兰以郁金香闻名,郁金香的品种达200多种。每年3月到9月,整个荷兰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是牧场。

难怪作者这样赞美它,出示句子:

5.切入课题:让我们一同欣赏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风光。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通读课文,初赏牧场之美

一、初读课文

学习活动一: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二、检查字词

毛毡    牛犊       远眺      骏马     飞驰    公爵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千上万 

1.多种形式读,正音

2.交流识字方法,如形声字记字(毡 犊 膘);形近字记字(眺和跳)

3.课文描写了荷兰牧场的哪几幅画面?指名说并板书

       第2自然段:碧绿草原 花牛成群

       第3自然段:辽阔原野 骏马飞驰

       第4自然段: 绿色草原 家畜悠闲

       第5自然段:寂静夜晚 安静祥和

       4.引导发现。前三幅画面描绘的是白天,最后一幅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到夜间。

5.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了四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真正的荷兰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咱们先到草原上看看那成群的化牛吧。

板块三   细读文本   再现白天风光

    同学们,我们已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白天的牧场”这部分内容,一起欣赏第一幅画面。

 一、品读第一幅画面

 学习活动二:

    1.认真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成群的牛是怎样的?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2.边读边思考:反复读你画出的最喜欢句子,并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读后交流:

1)出示语句1:

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引导思考:牛群可能会思考什么?

 小结写法:牛群可能也会思考,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出示语句2:

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指名读。图片对比,引导体会牛犊的端庄。相机示范“仪”字的书写。

 “贵妇人”的“贵”是什么意思?(出示字典中的义项加以选择:a价值高;b社会地位高;c)

 引导思考:那只是牛而已,为什么作者却用上“贵”“威严”“端庄”等词。

预设:在荷兰,人们对牲畜十分尊重,人与动物和平共处。

 小结写法。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把牛群个体的表现写得活灵活现。

 引导思考。真正的荷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动物是主人,安静祥和,悠闲自在。

小结。虽然作者没有直接用“安静”“舒适”等词语,但通过对牛群的描写,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牧场白天的安静和舒适。

 引导思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出现在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读一读,你觉得这句话有什么样的作用?

预设:总结全段;写出牛群的悠闲自在后发出感叹,让人感觉更真实。

指导朗读,是啊,花牛生活在荷兰的牧场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带着幸福的感受读一读。

二、品读第三、四幅画面

 学习活动三:

读:选择一幅画面(左边同学选择第二幅画面,右边同学选择第三幅画面)思: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真正的荷兰”?

划:用波浪线画出让你感觉有趣的语句,写写感受。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   读后交流汇报:

   (1)“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你从这里读出了什么?“主人和公爵”点出了人们对牲畜的尊重。

   这真是一群自由飞驰的骏马,难怪作者再一次发出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的王国。”

这句话中有两个表示数量多的词语,请找出来。(指名说)

“成千上万”“成群结队”

你积累了哪些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荷兰牧场的什么特点?(悠闲)

“见不到一个人影”“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都能看出牧场之国中动物的自由自在和地位尊贵。

(3)质疑,引发思考。科学家认为,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动物并不会欣赏美景。作者为什么要把动物们写得那样悠然自得,仿佛陶醉在美景中一般呢? 

预设:荷兰人尊重动物,给了动物足够自由,动物生活安逸,看上去就像在欣赏和享受美景;作者喜欢荷兰,所以在他眼里,动物们也沉醉在美景中。

(4)聚焦“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荷兰独特景致的赞叹。

(5)小结写法。在对牧场之国白天风光的描写中,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写了牧场之国的舒适、安静,动物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并把自己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融入到了字里行间。

板块四   悬念结课,期待夜晚之美

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通过对描写荷兰牧场白天的三幅画面的学习,已经深深地体会到荷兰牧场的宁静、悠闲之美,还感受到了牧场上动物们富有情趣的生活。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牧场夜晚的景象。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读24自然段。

2)摘抄课文24自然段描写动物有趣的语句,积累下来。

 

 

 

 

总评

今天,老师执教了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牧场之国》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的草原意境开阔,充满诗情画意,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对写景文章的教学是本身有点难度的,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感受到优美的语言;另一方面,优美意境的建构,对学生来说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象体会,这些都是有难度的。不过,老师的这种追求是值得我们赞赏的。对于,宋俊英老师的这节课本人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初浅的一些想法。

一、初步感知,水到渠成

老师一启课便让学生通过视频导入欣赏荷兰当地的风光,总体感受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补充资料介绍荷兰有三分之一的国土是牧场。揭题读题后,又以什么是牧场(放养牲畜的草地)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有牧场,为什么荷兰被称为牧场之国呢为主要抓手,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对学生视觉的感知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印象。老师的板块设计恰恰是借鉴了课前提示而设计的。第一板块:视频导入,欣赏风光。第二板块:通读课文,初赏牧场之美。第三板块:细读文本,再现白天风光。第四板块:悬念结课,期待夜晚之美。除了第一板块,我们看到后面三个板块都是围绕课前提示展开的设计。温州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常规(试行)》在“阅读教学”这一方面指出:教学过程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学的活动。老师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对文中四个段落(或四幅画面)的解读与教学。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教第一幅画面时,老师的着力点在引导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归纳。我

们一起来看这个教学片断——

这样的荷兰有——丝绒般的碧绿草原

1.出示:丝绒般的碧绿草原(指读)

    1)这就就是指碧绿草原好像(丝绒一般)好像丝绒一样的(美丽)

2)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读)这么美丽,这么柔软,这么舒服,

带着这样的感觉一起读。(齐读)

3)这样的感觉,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表达出来的?(比喻,板书,齐

读)作者把(碧绿草原)比作(丝绒),写出了草原的柔软、美丽。

2.在这片柔软美丽的草地上,生活着——

出示: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指读)

3.牛群吃草的时候——(指读)

出示: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

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1)牛群吃草的神态是怎样的?(专注,像贵夫人,好似牛群的家长)

2)是呀,它们是这样的专注,就像人一样,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接

读)它们在思考着什么呢?(生自由说)

引导:看着这肥美的嫩草,让牛群觉得——(牧场真美、生活好舒服)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专注吃草的牛群。

牛群真的在思考?作者看到了(牛群站立的姿态),想到(牛群在思考),

我们把这种作者看到什么,或听到什么,从而想到什么的修辞方法叫做联想。(板书齐读)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通过引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对这样的修辞表达加深

印象。

第二幅画面时,我们已经看到老师有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直接找出修辞

方法,进而去指导朗读训练。第三副画面的学习,老师直接放手让孩子们默读、圈点、批注,自己去思考。这一点做得很好,只是时间稍微少了一些,有些遗憾。

三、巧化课堂生成,体现以生为本

新课标指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切都要从学生出发,来进行教学,这样才会有益处。

课堂中指导第二幅画面时,“辽阔无垠的草原”中“辽阔”一词,很多孩子

一下子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所以孙老师出示了课前准备好的查字典的结果,供学生学习,这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认真备课才有的结果。又比如,学生在读到“膘肥体壮”时,将“膘”音读错,教师立即请大家帮忙一起纠正,不然错误遗漏。这不正是体现“以生为本”去展开课堂学习吗

   本设计教师在教学时力求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导学生传情达意地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并积累语言。或低声读,细吟慢读,领会所读作品的内容,在低诵中细细揣摩作者传情达意的文字技巧和表现方法;或高声读,通过高声诵读传达出作品的内在情感和蕴意;或模仿角色读,即在阅读任务对话的课文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

语调、心态和神情,使自己进入角色,高声、反复朗诵台词,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整体着眼,从那些牵一发而动全局的词句切入,知道朗读。通过传情达意的共鸣,从而领悟文章中心,深刻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且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语感得以培养,心灵得以美化。

 

 

过程确认

 

效果良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