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慧老师《伯牙绝弦》评课稿

(2018-12-19 15:40:49)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工作单位:         昆阳六小       

项目名称

评课

项目负责人

温飘飘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会议室

活动主题

 校教研活动

主讲人

林慧

参加对象

全体语文教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冯菁菁老师的课使我收获良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定位要准。
     有人说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那备课中在推敲目标时就应力图明确,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应紧紧地扣住学段,牢牢地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伯牙绝弦》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它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
   读《伯牙绝弦》,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
      其实在赏析文章的绝美之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教学目标”。对于小学而言,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除了感受文本语言的凝练典雅,故事的内容的震撼之外,还应教给学生学习古语言的方法。从冯老师的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的目标定位非常准确。他能结合课文的特点确定了如下几个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让学生初知文言文大意,渗透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3、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同时,他还准确地把握好学生的年段目标,关注了高年段学生篇章训练的要求,安排了课后练笔——以“绝弦”为线索,体会“知音”情深。
     二、古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教给学生朗读古文的方法。
  让学生初读后,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学生感到阅读有难度时,冯老师能及时给予帮助,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为学生示范读,还划分节奏,帮助学生朗读,学生很快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还提醒学生,读古文,不但要读准字音,还应该读出古文的味道,读出其韵味,学生又像模像样地读起来。可见在古文教学中,老师应当给予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不仅能读通,还能为读懂打下基础。有了方法,学生读其他的古文也才能触类旁通。正如古人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教给学生理解古文词句的方法。
  古文语言凝练,难懂,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理解方法十分重要。在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句、词句时,张老师能再次为学生支架,告诉学生可以利用文中的“注释”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还可以通过“换词”来理解。如“善”字,前文中“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中的“善”,老师让学生联系下文理解,是“善于、擅长”的意思,而在下文中,出现的“善哉”,老师又让学生换词为今天所说的什么来理解。学生很快就答出是“妙、棒、好极了”。这样一来,老师是在告诉学生理解古文中的字词,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换词的方法进行理解。
     3、为学生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是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学生对于古文中出现的人物背景是相当陌生的,所以冯老师能及时出现俞伯牙的相关文献记载,为学生补充人物背景介绍,大量地拓展资料,让学生理解了俞伯牙的琴技之高超,为“知音”之情谊打下了铺垫,可见介绍人物背景,补充资料,这也不失为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一个好方法。
    4、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来理解古文的方法。
    课堂中,老师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老师的语言生动地渲染,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建构。在这一课中,不论是导读,引读,自读,还是配乐读,冯老师都始终让学生诵读不离语境,引读不脱导言。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多么磅礴的气势啊!钟子期能听之,你能读之否?”又如“古人常将自己的琴言事,势将自己的心声融入到琴中去,伯牙说自己有高山般远大的志向,江河般宽广的胸怀,而这些子期都听明白了,所以他发自内心的赞叹,同学们,我们也来发自内心地赞一赞伯牙吧!”这些话语都能让学生沉浸在浓浓的语言环境中,激发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文本的气势,古文的韵味。
   5、结合文本,激发学生的想象,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学生脑海中形成的画面是鲜活的,具体的,古文语言凝练,需要借助画面去理解,所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发挥想象,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三、古文教学也应增强读写意识和语言积累意识。
  学习语文,就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文本只是一个学习语言的媒介,老师怎样通过这一媒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言的乐趣尤为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提供平台,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所以让学生在感悟大意的同时,不要忘了结合文本,找准切入点,进行语言训练,并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如课中除了安排课后练笔外,还结合内容进行了拓展训练: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_____ 炊烟  ______清风 _____ 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这就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运用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总之,从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 教者得法,学者愉悦,教者授之以法,学者受益无穷。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过程确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