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教研活动——黄坚毅老师公开课《折线统计图》

(2018-05-21 13:30:37)
标签:

数学组教研活动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昆阳六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白海燕

活动时间

5月18日

活动地点

五(2)

活动主题

折线统计图

主 备 人

黄坚毅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老师

申请学时

2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01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06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1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1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点。 教师:折线统计图完成了,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上台指一指) 教师:那图中其他的点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中也能看出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这一点与条形统计图一样。 (2)了解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 教师:在图中除了点还有什么?(线段)这些线段看起来有什么不同呢?(长度不同,倾斜角度不同)请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线段的长短、倾斜角度会不同呢? 教师追问:从2006年到2011年,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数量变化最大?(2008年)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后教师小结:从2007年到2008年的线段长度最长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大。 教师:观察一下剩余的4条线段的长度和倾斜角度,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最小?(2011年)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教师: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直观表示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且,我们只需看每条线段的长度与坡度,就能知道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妙的地方。因此,我们说“折线统计图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板书: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既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教师:请继续观察折线,根据折线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这几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吗? 学生:2007年数量减少,2008年数量增多,2009年数量稍微减少,2009年至2011年逐年增加。 教师: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追问:总体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这几年参赛队伍数量呈上升趋势。 教师:根据总体情况来看,你预测2012年参赛队伍数量会有多少支呢?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 (2)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师:刚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老师得知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参赛队伍有519支,刚才预测比较接近的同学举手。 教师:你能把2012年的数量在折线统计图上表示出来吗?谁来说说?你能来指指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结合课件展示结果。 教师:刚才我们补充了2012年的参赛队伍数量,你预测2013年的参赛队伍会是几支? 学生预测,并说明理由。 教师:2013年参赛队伍是528,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在作业纸上把2013年的数量表示在折线统计图上。 学生动手绘制,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并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现在的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由其他学生解决,教师适时引导。(四)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2)根据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1)全班读题,请学生说说该题统计的是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4)回答第一个小问题,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5)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回答。(五)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教师:同学们,平时生活中,你在哪里还看到过折线统计图? 举例:股市行情图、心电图、气温变化图、路程行驶图、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师课件展示) 【(六)全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征?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一样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能够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光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这节课让我体会到好的数学教学就应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带给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透过这节课,我对学生应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有了进一步的领会和理解。

过程确认

 数学组教研活动——黄坚毅老师公开课《折线统计图》



数学组教研活动——黄坚毅老师公开课《折线统计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