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3-05-14 11:49:03)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朱爱珠 |
|
活动时间 |
2013.5.10 |
活动地点 |
三(2)班教室 |
|
活动主题 |
等量代换 |
主 备 人 |
富青青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教师 |
申请学时 |
主备2课时,其余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富青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 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通过翘翘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根据已知条件中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到中间量,通过相等的量去代替并得出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符号化的思想。 2、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将等量代换的思想灵活地运用于解决问题中去。 教学关键:找到中间量,运用相等的量去代换。 教具准备:课件。 一、生活引入,谈话激趣(2分)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全听过,,那我就不讲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找这里有怎样的“数学问题?”(教师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观看。) 师:据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直接称大象,换成称石头了。那为什么要在船舷齐水面的地方,划一条线呀? 生:不划线的话,那就不知道大象有多重了,称出来的石头的重量就不是大象的重量了 师:那现在划线了,结果怎样呢? 生: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 师:哦,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 二、探索感悟,激活思维 (称完了大象,我们来称称水果园里的水果) 师(出示左边西瓜,右边法码):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天平是平衡的,说明左边和右边一样重,在这里左边的一个西瓜和右边的四个1千克的砝码一样重,。)(尽量让学生说清楚) 师:嗯,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教师就用等号连接)板书: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 生:右边是4千克。 师:怎么知道的?(每个砝码多重?) 生:每个砝码1千克。 师:在这里“每个砝码重1千克”我把它写下来。(每个砝码重1千克) 预设:生:1个西瓜重量=4个砝码重量
生:天平是平衡的。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如果学生不会,教师问:假设每个西瓜一样重,2个西瓜重量呢?引导学生说出2个西瓜重量等于8个砝码重量) 师:还有吗? 生:3个西瓜重量=12个砝码重量。4个西瓜重量=16个砝码重量。 师:它有关的信息说的完吗? 师:(再出示一台天平图)假设每个苹果也一样重,从这里你又能知道什么?(板书:1个法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 师:象这样左边和右边是相等的量,我们叫等量(出示课题“等量”),象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1个砝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是等量关系。 师:它们(指着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1个法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里面都有(砝码),如果现在要把西瓜和苹果放到天平上呢?你们能创造出新的等量关系吗?(课件出示) 生:1个西瓜重量等于20个苹果重量。 师:怎么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你把你的想法在学具上摆一摆,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4分) 学生活动后,展示汇报:(如果学生先把算式说出来,先板书下来,先不解释,放到最后再解释,到最后教师再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刚才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是摆先出来,那这样的话在摆的时候要当重点,画再出来时,就可以轻点。画先出来的话,就画的时候这样的话重点,摆的时候轻点) (巡视指导找出摆的好的学生,等一下准备由他演示)(3分钟) ① 展示摆的过程。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拿出新的一份学具放到黑板上给学生摆。) 师:谁愿意把学具摆给大家看? 学生摆时,拿走第一个砝码,换上5个苹果是就问:等等,刚才拿掉一个砝码,换上几个苹果? 为什么一个砝码能换5个苹果?(重音放在5个苹果上) 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生复述:因为一个砝码=5个苹果,所以一个砝码就可以换成5个苹果。) 师:请你继续。(接着学生摆(画),叫学生跟教师轻轻的说,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又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换了几次?为什么? 生:4次,因为一共有4个砝码,所以要这样换4次。 师:他摆的跟电脑老师一样吗,大家请看。(教师课件演示) 师:根据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这里苹果重量会等于几个砝码重量。(课件展示) 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 1个西瓜重量=3个法码+5个苹果重量 1个西瓜重量=2个法码重量+10个苹果重量 师生共同说:拿走一个砝码,换5个苹果,得到1个西瓜重量=3个法码+5个苹果重量。又拿走一个砝码会怎样? 生:又拿走一个砝码,换上5个苹果,1个西瓜重量=2个法码重量+10个苹果重量 师:还拿走一个呢?(让学生在脑中思考,让学生在脑中抽象) 师:最后的一个砝码也拿走了会怎样? 生: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 师:法码是一个一个地换,每换一次都有新的等量关系,为什么每次用5个苹果来换?换了几次?为什么? 师:还有不是摆的其他方法吗? ②画的(巡视时注意看一下)师(把学生作品拿上来展示):请你说说刚才是怎样画的?师:他划掉一个砝码换上几个苹果?换了几次? ③文字描述(巡视时收集)师:这是哪一位同学的想法(一位学生会站起来),请你把自己的描述读一读。(学生说,不管说的好不好,只要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④师:刚才还有同学说,他可以用算式进行说明。 生:5×4=20 师:谁看的懂他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一共换4次,所以一个西瓜的重量=20个苹果。 师:5表示什么意思?4呢?(学生说教师要结合刚才摆的天平图(用手指一指)解释) 师:我们班同学真能干,有这么多想法,把本来没有直接关系的西瓜和苹果代换出来了,一个西瓜的重量=20个苹果重量(板书)。这些想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每次都是拿一个砝码换5个苹果。换了4次。一个换到20个苹果。 师:(指着板书)是呀,我们通过砝码来换的。1个西瓜重量等于4个砝码重量(给4个砝码划线), 20个苹果重量也等于4个砝码重量。所以,1个西瓜和20个苹果同样重。我们得感谢这4个砝码。要是没有他们,西瓜和苹果都换不成呢,看来砝码在做好事呀,像4个砝码一样做好事的,我们叫它“中间量”,(在课题的下方板书:中间量) 师:像这样通过中间量只有在等量的情况下进行代换(重音并板书:“代换”),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量代换(指一指“课题”)(我们就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几个问题,记得要找到做好事的中间量哦。)(6分钟) 三、巩固运用,体验深化 (一)基本练习(我们再来称称哈密瓜。)(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5分钟) 1、
1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 1个砝码重量=6个桔子重量 1个哈密瓜重量=( )个桔子重量 师:你能看懂吗?(学生看图说题意) 生:1个哈密瓜重量=18个桔子重量。 师:2个哈密瓜重量=( )个桔子重量(课件) 学生利用“1个哈密瓜重量18个桔子重量”得出“2个哈密瓜重量36个桔子重量”。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1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2个哈密瓜重量=6个法码重量,每个砝码重量等于6个桔子,所以2个哈密瓜重量36个桔子重量。 师:我们把她说的用电脑演示一下(课件展示) (二)变式练习 2、一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
两个法码重量=8个梨子重量 一个哈密瓜重量=?个梨子重量 (三)拓展练习
4、(3分钟) 如果1架玩具飞机←→2辆玩具汽车 可换 1辆轮船模型←→3个布娃娃 可换 1辆玩具汽车←→4个布娃娃 可换 那么1架玩具飞机←→( (一生说好以后。)师:他是怎样讲的? 师:做好事的中间量是谁? 师:有没有发现有一条信息没有用,是哪条?(生说我课件演示)) 5、 鸡、鸭和鹅也在玩翘翘板。(小朋友平时喜欢玩跷跷板吧,小动物们也喜欢玩,你们瞧!从图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先说说图意,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P111第4题)(4分钟) 师:这里又是谁在玩翘翘板呢?你知道了什么? 生:2只鸭的重量等于1只鹅的重量。 师:从另一幅图上,你又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2只鹅比4只鸡重的呢? 生:跷跷板向2只鹅这边倾斜了。 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跷跷板倾斜了就说明两边的重量不相等,也就是2只鹅比4只鸡重一些。 师:那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师:先自己想一想,想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来说。 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当不能直接比较出1只鸡、1只鸭谁重一些时,知道把它转化为2只、2只的比或者是4只、4只的比。(4分钟) 师:生活中做算式谜时也要用到等量代换,大家请看。 6、算式谜(P111第5题)(练习纸上完成)(机动)(2分钟)
△=□+□+□ △+□=( △=□+□+□
△+□=240 □=( △=( 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做对的请举手。 小结:大家表现得真棒,老师该奖励你们啦,平时老师会给同学们奖……(出示金星、红旗、笑脸、笔) 4、运用题:(4分钟)(谈话:我这里有1支笔,想不想要?(想)那你就要拿星星、红旗或笑脸来换,请看规则) 课件出示信息:①我的4颗金星能换你的2面红旗。 ②我的8面红旗能换你的2个笑脸。 ③我的1支笔能换你的6个笑脸。
同桌合作完成。 如果在交流过程中,班级基础比较差,那老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提醒: (1)最后老师换来了12面红旗,你知道是怎么换的吗? (2)最后老师换来了24颗金星,你知道是怎么换的吗?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吗?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等量代换的例子?
板书设计:
1个砝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
1个西瓜重量=20个苹果重量 其他教师意见: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富青青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9页例2。 教材分析: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通过翘翘板平衡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等量代换的理论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这节课中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为后继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根据已知条件中量与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找到中间量,通过相等的量去代替并得出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和符号化的思想。 2、通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将等量代换的思想灵活地运用于解决问题中去。 教学关键:找到中间量,运用相等的量去代换。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学具。 一、生活引入,谈话激趣(2分)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全听过,,那我就不讲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找这里有怎样的“数学问题?”(教师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学生观看。) 预设: 如果学生不会说,师:你们没有,那我来提几个问题,“奇怪,不是要称大象吗,为什么去称石头呀?” 生:大象太大了,称不下,改成称石头了。 师:据当时的情况没有办法直接称大象,换成称石头了。那为什么要在船舷齐水面的地方,划一条线呀? 生:不划线的话,那就不知道大象有多重了,称出来的石头的重量就不是大象的重量了 师:那现在划线了,结果怎样呢? 生:石头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 师:哦,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相等,很重要(课件展示=)。 聪明的曹冲通过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得到了大象的重量。(钟老师评:要体现几堆石头) 二、探索感悟,激活思维 (称完了大象,我们来称称水果园里的水果) 师(出示左边西瓜,右边法码):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天平是平衡的,说明左边和右边一样重,在这里左边的一个西瓜和右边的四个1千克的砝码一样重,。)(尽量让学生说清楚) 师:嗯,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是相等的。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教师就用等号连接)板书: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 生:右边是4千克。 师:怎么知道的?(每个砝码多重?) 生:每个砝码1千克。 师:在这里“每个砝码重1千克”我把它写下来。(每个砝码重1千克) 预设:生:1个西瓜重量=4个砝码重量
生:天平是平衡的。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还能想到什么呢?(如果学生不会,教师问:假设每个西瓜一样重,2个西瓜重量呢?引导学生说出2个西瓜重量等于8个砝码重量) 师:还有吗? 生:3个西瓜重量=12个砝码重量。4个西瓜重量=16个砝码重量。 师:它有关的信息说的完吗? 师:(再出示一台天平图)假设每个苹果也一样重,从这里你又能知道什么?(板书:1个法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 师:象这样左边和右边是相等的量,我们叫等量(出示课题“等量”),象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1个砝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是等量关系。 师:它们(指着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1个法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里面都有(砝码),如果现在要把西瓜和苹果放到天平上呢?你们能创造出新的等量关系吗?(课件出示) 生:1个西瓜重量等于20个苹果重量。 师:(部分学生能说出来的,部分说不出来的。)接着我们问: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关系呢?请你想办法说明。先看老师的几点要求。(指名读)(叫一名好的学生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师:请大家想一想(数秒后),呆会儿请你们(同桌)把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先看老师的几点要求。 出示要求:(要求低年级要两点就够了,不要太具体,蓝字可以省略) ①同桌摆学具。边摆边想,拿走一个砝码要换成几个苹果,摆后每个人都说一说天平右边的砝码是怎样换成苹果的。 ②每位同学都想想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并同桌交流。比一比,看谁的想法多! 预设: 生: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 师:怎么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你把你的想法在学具上摆一摆,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一写,算一算。(4分) 学生活动后,展示汇报:(如果学生先把算式说出来,先板书下来,先不解释,放到最后再解释,到最后教师再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刚才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是摆先出来,那这样的话在摆的时候要当重点,画再出来时,就可以轻点。画先出来的话,就画的时候这样的话重点,摆的时候轻点) (巡视指导找出摆的好的学生,等一下准备由他演示)(3分钟) ① 展示摆的过程。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拿出新的一份学具放到黑板上给学生摆。) 师:谁愿意把学具摆给大家看? 学生摆时,拿走第一个砝码,换上5个苹果是就问:等等,刚才拿掉一个砝码,换上几个苹果? 为什么一个砝码能换5个苹果?(重音放在5个苹果上) 师:谁听懂了他的意思?(生复述:因为一个砝码=5个苹果,所以一个砝码就可以换成5个苹果。) 师:请你继续。(接着学生摆(画),叫学生跟教师轻轻的说,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又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换了几次?为什么? 生:4次,因为一共有4个砝码,所以要这样换4次。 师:他摆的跟电脑老师一样吗,大家请看。(教师课件演示) 师:根据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这里苹果重量会等于几个砝码重量。(课件展示) 1个西瓜重量=4个法码重量 1个西瓜重量=3个法码+5个苹果重量 1个西瓜重量=2个法码重量+10个苹果重量 师生共同说:拿走一个砝码,换5个苹果,得到1个西瓜重量=3个法码+5个苹果重量。又拿走一个砝码会怎样? 生:又拿走一个砝码,换上5个苹果,1个西瓜重量=2个法码重量+10个苹果重量 师:还拿走一个呢?(让学生在脑中思考,让学生在脑中抽象) 师:最后的一个砝码也拿走了会怎样? 生:1个西瓜等于20个苹果。 师:法码是一个一个地换,每换一次都有新的等量关系,为什么每次用5个苹果来换?换了几次?为什么? 师:还有不是摆的其他方法吗? ②画的(巡视时注意看一下)师(把学生作品拿上来展示):请你说说刚才是怎样画的?师:他划掉一个砝码换上几个苹果?换了几次? ③文字描述(巡视时收集)师:这是哪一位同学的想法(一位学生会站起来),请你把自己的描述读一读。(学生说,不管说的好不好,只要有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④师:刚才还有同学说,他可以用算式进行说明。 生:5×4=20 师:谁看的懂他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砝码换成5个苹果,一共换4次,所以一个西瓜的重量=20个苹果。 师:5表示什么意思?4呢?(学生说教师要结合刚才摆的天平图(用手指一指)解释) 师:我们班同学真能干,有这么多想法,把本来没有直接关系的西瓜和苹果代换出来了,一个西瓜的重量=20个苹果重量(板书)。这些想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每次都是拿一个砝码换5个苹果。换了4次。一个换到20个苹果。 师:(指着板书)是呀,我们通过砝码来换的。1个西瓜重量等于4个砝码重量(给4个砝码划线), 20个苹果重量也等于4个砝码重量。所以,1个西瓜和20个苹果同样重。我们得感谢这4个砝码。要是没有他们,西瓜和苹果都换不成呢,看来砝码在做好事呀,像4个砝码一样做好事的,我们叫它“中间量”,(在课题的下方板书:中间量) 师:像这样通过中间量只有在等量的情况下进行代换(重音并板书:“代换”),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量代换(指一指“课题”)(我们就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几个问题,记得要找到做好事的中间量哦。)(6分钟) 三、巩固运用,体验深化 (一)基本练习(我们再来称称哈密瓜。)(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5分钟) 1、
1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 1个砝码重量=6个桔子重量 1个哈密瓜重量=( )个桔子重量 师:你能看懂吗?(学生看图说题意) 生:1个哈密瓜重量=18个桔子重量。 师:2个哈密瓜重量=( )个桔子重量(课件) 学生利用“1个哈密瓜重量18个桔子重量”得出“2个哈密瓜重量36个桔子重量”。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1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2个哈密瓜重量=6个法码重量,每个砝码重量等于6个桔子,所以2个哈密瓜重量36个桔子重量。 师:我们把她说的用电脑演示一下(课件展示) (二)变式练习 2、一个哈密瓜重量=3个法码重量
两个法码重量=8个梨子重量 一个哈密瓜重量=?个梨子重量 师:老师要把难度加大了。看得懂吗? 生:一个砝码=4个梨,一个砝码换4个梨子,要换3次。所以就是1个哈密瓜=12个梨。 师:谁听懂他的意思? 师:他的回答中有一个新的等量关系谁注意到了,(1个砝码重量=4个梨重量) 师:为什么?你能来说说吗?(这是一个推理过程,这里讲清楚了下面就很快了)(课件展示:1个法码重量=4个梨子重量) 师边演示边说:一个换4个梨子,换了3次,一共换到12个梨子。(5分钟) (三)拓展练习
4、(3分钟) 如果1架玩具飞机←→2辆玩具汽车 可换 1辆轮船模型←→3个布娃娃 可换 1辆玩具汽车←→4个布娃娃 可换 那么1架玩具飞机←→( (一生说好以后。)师:他是怎样讲的? 师:做好事的中间量是谁? 师:有没有发现有一条信息没有用,是哪条?(生说我课件演示)) 5、 鸡、鸭和鹅也在玩翘翘板。(小朋友平时喜欢玩跷跷板吧,小动物们也喜欢玩,你们瞧!从图中你们都知道了什么?(先说说图意,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P111第4题)(4分钟) 师:这里又是谁在玩翘翘板呢?你知道了什么? 生:2只鸭的重量等于1只鹅的重量。 师:从另一幅图上,你又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2只鹅比4只鸡重的呢? 生:跷跷板向2只鹅这边倾斜了。 师:对,你观察得真仔细,跷跷板倾斜了就说明两边的重量不相等,也就是2只鹅比4只鸡重一些。 师:那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师:先自己想一想,想好了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来说。 小结:小朋友真了不起,当不能直接比较出1只鸡、1只鸭谁重一些时,知道把它转化为2只、2只的比或者是4只、4只的比。(4分钟) 师:生活中做算式谜时也要用到等量代换,大家请看。 6、算式谜(P111第5题)(练习纸上完成)(机动)(2分钟)
△=□+□+□ △+□=( △=□+□+□
△+□=240 □=( △=( 请你做在练习纸上 做对的请举手。 小结:大家表现得真棒,老师该奖励你们啦,平时老师会给同学们奖……(出示金星、红旗、笑脸、笔)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吗?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等量代换的例子?
板书设计:
1个砝码重量=5个苹果重量
1个西瓜重量=20个苹果重量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教务处——朱爱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