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以教促学——记2020年5月5日蓝田三年级语文教研

标签:
教育 |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有人说,课堂是跑道
那起点何在?终点何在?
作为教师
我们穷其一生
都在教育这条跑道上奔跑
奔向远方
奔向成功
奔向光明
以研促教 以教促学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学”的目的,平阳新纪元蓝田校区三年级语文组在组长黄有珍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本学期线下第1次教研活动。
活动上:马思思老师对三年级下册19课《剃头大师》教学设计进行阐述:
《剃头大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的内容。 文章主要记述了“我”在表弟小沙的央求下,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的有趣过程,文笔活泼,童真溢满。故事中的小沙理发时只要求“别剪破耳朵”,结果被“我”剪得“整个头上坑坑洼洼”,最后“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作为“童年趣事”,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唤起他们许多相关的经验与记忆。教学时,应立足年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特色来组织学习活动。
马老师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训练重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按新课标要求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剃、执”等7个字,会写“鬼、表”2个字,会,理解“发誓,耿耿于怀”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体会老师傅给小沙剃头时的感受。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宜将情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读中悟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成本课教学。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舞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感受到了小沙剃头时如受刑般的痛苦。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 首先与学生谈话: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然后导入:课题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马老师首先让学生听录音,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再进行生字和多音字教学,然后通过互帮互助方式,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生字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并且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达到更好感知课文的目的。
让学生给全文划分模块,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剃头大师”在文中指谁?这样一来,以自然段为单位把课文拆分,在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的同时理清课文的顺序。
第三环节:学习1-6段,体会小沙的胆小和剃头时的感受,
学习活动1 和2的设计,达成了两个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意思,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结合年段目标要求和文本特点,落实词语理解,感悟生动语言。
以“受刑”一词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思、悟,体会老师傅剃头时小沙的痛苦。其中,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关键词、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落实了语文要素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抓住关鍵词等方法,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体会语言的生动,并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趣味。
最后马老师进行课堂小结,结合板书设计总结学习方法,并引发学生对下一课时的期待。
活动上:陈瑞平老师对三年级下册25课《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教学设计进行阐述,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文本的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陈老师设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1.会读“卷、缝、夹”等多音字,会写带有衣字旁的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裁缝和顾客对话时的语气,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3.能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并借助关键词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借助关键词复述第一天的故事。
这节课从慢性子急性子入手,让学生初次感受两种性格不同,引领学生反复品读比较二人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找出关键语句,体会慢性子和急性子的特点,并让学生借助黑板上的关键词对故事的第一天进行详细复述。
活动进展顺利,备课组成员积极讨论。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教研作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