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备课组团体磨课经历——对于一节“提问策略”课的反思
(2019-09-23 10:22:11)“为学患无疑,疑则有问”这是宋代陆九渊的一句名言,我也借此名言,进入这一策略单元的反思,接下来以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来开启我的反思之旅。
四上年级的这个阅读策略旨在要求学习提问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运用提问策略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主动的阅读者。在网络培训中,我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没有提问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那么四上的第二单元一共安排了四课,第一课就是我们刚刚听过的郑老师执教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则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用这篇课文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并能针对部分内容和全文提出不同的问题。第二课是《蝙蝠和雷达》教学生从内容的角度和写法的角度来提问;第三课是《呼风唤雨的世纪》则帮助学生学会筛选;筛选出对理解课文内容最有帮助的问题;第四课《蝴蝶的家》是对前三课提问策略的综合运用,用最方便的形式提问,解决问题。这个提问策略单元的目标有梯度、层层递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们在关注提问策略的同时,也关照了常规的阅读教学,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也在努力上出童话应有的味道。因为课文内容较长,孩子们一遍读下来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课后有11个要认的生字,还有12个要写的字;当时郑老师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每一个板块的设计用力平均,一节课下来看似孩子们很忙,但更多的是在跟着老师过流程,浮于表面,学生提问的时间并不多,提问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第一次试教后,我们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我们的研磨:这样的一组课文、这样的第一课,我们到底如何处理阅读理解和提问策略的关系呢?郑老师也提出疑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到底要不要结合课文进行解答呢?阅读理解的任务该如何推进呢?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怎样安排是最合理、最科学的呢?我们手头没有任何资料,只能借助网络培训,我们组又一起再次学习了2019年秋季义务教育四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及教学建议,其中有一个板块提到了提问阅读策略的三点建议:1.要引导学生借助提问的问题去理解课文。2.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3.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我们学校的教研员海兵老师全程参与听课,她明确了我们在阅读中提问,以提问进一步促进阅读思考的目标方向,因为阅读与提问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字词教学也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如何把提问的方式多样化,有趣化,也是我们课堂上需要改进的“点”,于是从形式上,我们就引入了“班级优化大师”,用以调动课堂学生学习提问的氛围。还记得9月5号那天偷偷去听县里对统编六年级教材的培训会,在会上姜老师就提出要整个单元一起备课,统整资源,单元组合,备课时一定要关照“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语文导语,课后习题及语文园地和交流平台。所以,我们在进行提问策略的推进时,也要站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安排上去考量,要循序渐进,一课一得。在这样的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磨课。因为这学期,我们的“男神”陈校长去了新河那边,平日里很忙,在第三次试教时,“想请不如偶遇”,我们的陈大师那天给我们团队指点了迷津。他说提问阅读教学设计是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同样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问,从而渗透提问方法以及提问支架的有效架设,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
我们常说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而提问策略就有效地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权力。主动提问,主动阅读,我们也知道一旦学生主动了,我们老师就得hold住,因为在试教过程中,难读的字,我们是从学生中来的,字词教学用时8分钟,读了课题之后提出的问题也是从学生中来的,借助学生针对课题提出的问题及课堂作业本上图表的填写,大致的梳理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活动一这个板块学生的学习时间大概8分钟左右;再针对表格,让学生继续提问,打开了学生提问的思路(学生的学习时间用时5分钟左右)。梳理出学生问题的时候,郑老师用自己的评价语“你这个问题是针对文中的某一部分来提出的?你的问题是需要通篇阅读才能得到答案的”巧妙的引起了学生对提问角度的思考,进而再出示课后的小组问题清单,展示了分组合作学习,分享交流,整理小组内所有的问题,最后汇报、展示交流,让学生学会提问,并发现提问可以从部分或全文不同的角度”这两个目标的设定在课堂上落地。这一块用时在10分钟左右。一堂课下来,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写的时间符合我们“30+10”的课堂教学理念。
有人说课堂之所以迷人,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课堂都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地方,一堂课结束了,我们脑海中又有了新的问题,新的疑惑产生,因为提问是个过程,永远在路上。而一直行走在路上的反思,就会牵扯着我们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