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二学期宋埠中学校本研训项目申报书

分类: 校本培训各类申请表 |
平阳县校本研训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盖章)
研训项目名称 |
“提升信技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
项目负责人 |
陈晨航 |
校内职务及联系电话 |
教科室主任15757905685 |
|||||||||
团队成员 |
全体教职工 |
|||||||||||
对象人数 |
35 |
申请学分 |
12 |
研训时间 |
3.1-6.30 |
|||||||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
||||||||||||
1.项目背景:本学期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培训,我校做到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以此为契机,我校制定以“提升信技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校本研修项目,旨在减轻教师负担,加大研训深度,促使校本研修开展的真实有效。 2.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通过华东师范大学提供的网络学习本台,学习信息技术及应用能力,通过专家现场讲座和引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支持课堂教学,开展集体备课、开课和评课等实践活动,讨论研究生成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 4.预期效果:参训教师能熟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体验信息技术对文本解读、情境材料、教学手段、学习活动、目标落实等方面的有效辅助作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
||||||||||||
(二)具体目标(具体简洁、清晰可测) |
||||||||||||
1.通过华东师范大学提供的平台参与学习,在专家现场讲座的引领下,所有教师都可以常态化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 2.通过校本研修,所有教研组形成校本资源包(微课群、PPT、学案等); 3.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等实践活动,有效落实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辅助作用。 |
||||||||||||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
||||||||||||
1.项目组建:在整校推进实施过程中,我校将依据浙江省能力提升工程2.0的部署和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校教师整体水平,学科特性等因素,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分主题的研修学习和实践活动。 语文组:张克勇、陈晨航、陈文仟 数学组:肖明水、叶爱香、徐先钦、陈贤进 英语组:陈海燕、鲍瑶瑶、陈小军、吴露雅 科学组:陈琴、游广州、刘强、张卫龙、黄新新 社会组:陈如意、冯珊珊、余炳格 综合组:徐必成、陈明、陈旭静、徐怀 2.理论学习:开展网络课程学习,参与线上线下的主题研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专家讲座,提供教学设计、实施等方面指导,拓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参训教师开阔视野、提升素养。 3.操作流程: |
||||||||||||
(四)课程总表 |
||||||||||||
研训 模块 |
研训内容 |
研训时间 |
研训形式 |
学时 |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
|||||||
专题 研修 |
线上学习 |
第3-5周 |
学习研讨 |
2 |
|
|||||||
专家讲座 |
第5周 |
学习 |
2 |
|
||||||||
应用 实践 |
教研组集体备课 |
第6-15周 |
实践 |
2 |
|
|||||||
“一人一课” |
教研组自拟 |
实践 |
2 |
|
||||||||
基于信息技术的听评课 |
第6-15周 |
实践 |
2 |
|
||||||||
成果 佐证 |
提交教研组校本资源 |
第16周 |
总结 |
1 |
|
|||||||
通过应用考核项目 |
第16周 |
总结 |
1 |
|
||||||||
(五)研训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
||||||||||||
1.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围绕主题进行研讨,由主备人提供初稿、过程研讨、定稿、活动照片、签到表和记录表等材料。 2. 学科教研组长组织课堂展示活动,全组成员参加听课,由组长收集活动照片、签到表、记录表、教案、课件和频等材料。 3.学科教研组长组织评课活动,全组成员参加评议,由组长收集活动照片,评课老师提供评课稿,及评课活动视频等材料。 |
||||||||||||
(六)校务讨论意见(100字内) |
||||||||||||
校长(签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