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歧视性语言是典型“三俗”的具体表现

(2015-01-24 11:29:41)
标签:

歧视性

脑瘫

语言

诗人

三俗

分类: 歪嘴瞎话

      http://s10/mw690/0029pFCGzy6PqQPOVcJ19&690

                       http://s3/mw690/0029pFCGzy6PqPZB28y62&690
    最近,随着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在网络热传,表面为励志实际为歧视性语言的“脑瘫诗人”四个字充斥各种媒体,让人感觉特别不舒服。如《探访"脑瘫诗人"余秀华:我和丈夫没有爱》《脑瘫诗人余秀华唯其纯真不可辜负》《“脑瘫诗人”余秀华: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乡村脑瘫诗人一夜间走红》《“脑瘫诗人”余秀华:姑奶奶只写自己的诗》《余秀华,一位被朋友圈疯转的脑瘫诗人》《“脑瘫诗人”余秀华诗集2月亮相》《“脑瘫诗人”余秀华一夜爆红》《记者走基层:走近脑瘫农民女诗人余秀华》《脑瘫女诗人一夜爆红: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多家出版社争抢脑瘫诗人称亏本也为她出诗集》《脑瘫诗人余秀华微信走紅引关注: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更为奇怪的是它不仅出现在地方媒体上,还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上。余秀华对这种称谓,明显是有情绪的,可她又有什么奈何呢?最多只能说几句调侃的语言:“不在乎别人说‘脑瘫’”“姑奶奶只是写自己的诗歌”“你们自己互相抄抄不就行了”,用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不满。

    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不仅是用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也是传承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的重要载体。但是,汉字在使用中,却出现了不文明的低俗、庸俗,甚至恶俗的现象,这就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歧视性语言。

     1.对有身体缺陷人的歧视性语言

    在人们日常的交流和各种媒体中,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瞎子”“哑巴”“独眼龙”“驼背”“罗锅”“缺胳膊少腿”“聋子”“瘫子”“残废”“跛子”“瘸子”“疯子”“颠子”“睁眼瞎”等词语,或多或少无意地伤害了身体存在某种缺陷人群的自尊及其家人的感情。

     2.职业、职位歧视性语言

    职业、职位中的歧视性语言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地位最低,从事艰苦、最脏、最累的劳动者的称谓上。在职位上,如把非正式雇用的,不能享有退休金待遇的劳动者称为“临时工”;将企业、事业单位通过签订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人,称为“合同工”;将由国家统一招录,保留农村户口、责任田、自留地、自留山,与人事部门签订任期合同、占国家编制的干部,称为“合同干部”;把农村人背井离乡到经济发达地方去工作称为“打工”;将进入城镇工作的农业户口人员,称为“农民工”,又为“民工”。其中,将在各大城市中工作的年轻男子,称为“打工仔”,则将在各大城市中工作的年轻女子,称为“打工妹”。这些带有歧视性的称谓,人为地将工作在同一场所的人划分为“三六九等”,严重地伤害了这部分人群的人格和自尊。在职业上,将回收废品和垃圾的称做“收破烂的”;将照看老人孩子的家政人员称做“保姆”;将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称为“扫大街的”;将清扫厕所的人称为“粪头”“掏大粪的”……这类称谓虽然少数是口语词汇,大多数则为书面语。这些语言的出现,无形矮化了这个生存群体的社会地位,甚至是人格歧视。

     3.地域歧视性语言

    地域歧视语言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它是由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人类心理活动等因素引发的“区别对待”。如“外来人”“外地人”“外来户”“外来人口”“乡棒”“乡下人”“乡巴佬”“小市民”。在招工中,一些单位把不要某地人作为招工条件之一,甚至戴着有色眼镜看待某一个地区的人。其最典型例子是2011年深圳某派出所打出“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横幅,这明显是有违公平、正义的违法行为。

     4.性别歧视性语言

    性别歧视语言最突出的是贬抑男性和贬抑女性。如称丧偶的,而且身边没有相好女人的男子为“鳏夫”,称死了丈夫的女子或独守空闺的妇人为“寡妇”,称神智不清、精神错乱的老年女性为“疯婆子”,还有“疯女子”“疯婆娘”“疯女人”等等,这些都是对生活不幸或身患疾病人的嘲讽和不礼貌称呼。       

     5.年龄歧视性语言

    年龄歧视性语言主要表现在对老年人不礼貌,将其视为生理或社会方面的弱者,或将年龄、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看不起年轻人。如称男性同辈的年轻者或晚辈为“小子”,称老年人为“老东西”,骂年纪大且碍事的老人为“老不死的”……人人都有年少时,也有年老时,给予别人尊重,也是给予自己尊重,切莫因为自己小而忘了明天自己会老、也勿因为今天自己成熟而忘了昨天自己的轻狂。这就是说尊重别人者自然会获得别人尊重。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提倡 “仁、义、礼、知、信”,广大人民群众也总结出了尊重别人和语言使用方面的俗话:“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歧视性语言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语言暴力”现象,它伤害的不止是少数人,而是一个群体。因此,它的伤害可能远远甚于所谓“赵本山小品低俗”。我们抵制低俗,首先应从消除歧视性语言做起,在语言上做到人人平等。建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规范歧视性语言方面有所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学习借鉴美国等国家立法委员会的做法,在有关法律上写进限制歧视性语言条款。建设和谐公平的社会,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歧视性语言稍有不慎就会在我们的嘴、文章、政策文件中出现,说者、笔者、编者和政策文件制定者本来并无此意,而听者、观众、读者、群众有心,把关不严就有可能伤害到一个群体的自尊心,甚至对其人格造成诬蔑和侵犯。

    诗人就是诗人,难道非贴个“脑瘫诗人”的标签才更励志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问问那些喜欢给人贴标签的记者同行、编辑同行和媒体主编、总编辑:“你们若存在余秀华一样的身体缺陷,还会给报道对象贴这种标签吗?”

    “人人生而平等”。歧视性语言是典型“三俗”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一面抵制低俗,一面让“三俗”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愈演愈烈。一个充满人文情怀、人道精神、尊重他人、保护和和关怀弱势群体的社会,才是文明进步的社会。(张吉录)

       

       特别推荐相关博文:

         愿巴黎枪声能惊醒言论无度的人们

        “两高”《解释》岂容挑战

         醉翁之意不在“畅”在乎利益

         本山大叔真“作大了

         少数香港人不可数典忘祖

         成龙与梦鸽的不同“救子”观

         小路与大道——诗《小路》诞生记

         从“微笑哥”到“睡觉哥

        “父母官”究竟管什么?

         朋友是“易碎品”吗?

         谁敢恐吓“钦差大臣”?

         谁是奸夫、淫妇?

         从李启红服刑遭遇狱友发泄仇官情绪说开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