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亲子教育需要家庭成员各归其位
(2023-11-01 09:47:40)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本刊专访 |
亲子教育需要家庭成员各归其位
——陈默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陈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特聘督导。著有《孩子你怎么了》《家有小学生》《家有中学生》等。
父母课堂:有人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来说,家庭已经不是避风港和温柔乡,而是焦虑的来源之一。对此您怎么看?
陈默:的确是这样。当今社会,孩子的学习问题已经成为家庭焦虑的浓缩点。这份焦虑折射到亲子互动上,就是父母不停地“鸡娃”。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在学习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是妈妈,所以很多妈妈在孩子面前三句话不离学习,即便刚开始说的事与学习无关,最后也能绕到学习上。在孩子心中,妈妈已经不仅仅是妈妈,更是老师和监工。我曾经问过不少孩子:“妈妈讲的哪句话让你印象最深?”“快点儿,快点儿。”这是大多数孩子的回答。
如果妈妈的角色定位出现问题,长期催逼孩子,孩子会失去心理弹性,容易走极端。极端的表现之一是患上强迫症,过分追求完美,字要写得像印刷体一样,考不到满分就号啕大哭。但大多数孩子会走到另一个极端——厌学,丧失学习和成长的动力,什么都不想干。
父母课堂:所以说,妈妈不错位,孩子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陈默:其一,做会“疗伤”的妈妈。当孩子在外面遭遇压力和挫折时,妈妈要为他遮风挡雨。比如,当孩子沮丧地回到家时,妈妈关心地问:“怎么啦,是不是在学校不开心?”“老师让我抄5遍单词!”“换成妈妈也会不开心。但你看,老师让你抄单词也不全是坏事呀,你现在写得又快又熟练。”妈妈的话及时地治愈了孩子的伤,起到加油站的作用。第二天,孩子就能照常开开心心地上学了。
其二,做情绪稳定的“定海神针型”妈妈。妈妈的情绪是家庭的魂,妈妈情绪稳定才能让家人安心。如果妈妈整日不是易怒暴躁就是郁郁寡欢,孩子往往会陷入无尽的自责和焦虑中,更加搞不好学习。所以,妈妈要时刻修炼自己的心态,战胜焦虑。
当妈妈不再扮演老师和监工的角色,而是成为陪伴孩子的贴心人、接纳孩子的避风港时,孩子才能从家里感到温暖,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
当然,在妈妈不错位的前提下,爸爸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爸爸不缺位,才能激发孩子向上的力量。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曾说:“父亲是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爸爸的参与会让原本以妈妈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增加规则感和新视野,让孩子感到抗衡的力量,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课堂:在家庭中,爸爸具体应该怎么做?
陈默:在幼儿时期,爸爸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保障者。如果此时缺失父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欲望就会降低,变得胆小、懦弱,缺乏意志力、抗挫力等特质。所以,爸爸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陪伴年幼的孩子一起成长,蹲下来与他对话,以适当的距离守望孩子。特别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爸爸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有力的手,让他有安全感,时刻感受到被保护,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强大。
少年儿童时期也是父爱不能缺位的关键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爸爸的陪伴和引领。研究表明,爸爸陪伴到位的孩子,能表现出较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行为也较少在其身上出现。
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状况,我们不能强求每位爸爸都拿出大量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在家庭教育中,爸爸即使人不在,角色也要在,位置也要在。时间不够充裕的爸爸要尽量弥补缺憾,用空闲时间做到有效陪伴孩子。比如,在休息时,可以和孩子一起打球、游泳;在假期,可以安排一场父子(女)短期旅行;遇到孩子的生日、成人礼等重要节点,尽量不缺席。另外,凡是答应孩子的事,爸爸一定要想办法做到,不失信于孩子,让他感受到无条件的爱,感受到被重视。
父母课堂:一部分双职工家庭在养育孩子时遇到时间、精力上的重重困难,于是,家中老人出马帮忙。那么,在祖辈与父辈共同养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陈默:在孩子小的时候,养育一定是“养”在先。孩子没养好,就谈不上“育”。老人在养的方面经验丰富,父母是可以借鉴的。但在育的方面,老人要多听听年轻父母的意见。如果两代人不达成共识,角色混乱,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健康的家庭结构应该是每个家庭成员搞清楚各自的位置和权限,父辈教育孩子时不缺位,夫妻双方共同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祖辈做好帮手,不要越界。
如果发现老人的教育理念确实不科学,父母可以灵活选择劝说的方式。比如,当老人偏要为孩子穿衣服时,父母可以这样劝说:“孩子自己穿衣服,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有助于以后学好写字,还能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了解到孩子自己穿衣服的好处这么多,老人基本都会接纳建议。万一遇到固执己见、怎么劝都无效的祖辈,父母不妨放弃语言说服,多采取一些行动。比如,在双休日陪伴孩子时,适当安排锻炼孩子相应能力的活动,不必为了纠正老人的教育方式而争吵。
当然,导致老人越位的原因还有一种是父母很迷茫,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索性就由老人做主了。总而言之,要想老人不越位,关键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具备一定的养育知识。
父母课堂:妈妈不错位,爸爸不缺位,祖辈不越位,只有每个人都找准自己的家庭角色定位,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