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桢: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2023-09-01 12:44:44)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本刊专访 |
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陆士桢访谈录
采写-本刊记者
陆士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主持“独生子女社会适应性研究”“中国儿童政策研究”等课题。撰写、编辑了《青少年社会工作》《孩子今年十四五》《我们怎样做家长》《叛逆来源于成长》等十几部著作。
父母课堂:谈及感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您认为孩子在生活中应如何对父母表达感恩之情呢?
陆士桢:孝顺父母对孩子来说是首要且必要的感恩行为,也呼应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的孝文化,具体的表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关注父母的物质需求,确保他们老有所依,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
其次,孝顺也强调心理上的抚慰,即关注父母的精神状态和情感需求。比如,常回家看望父母,耐心地陪父母聊天,不吝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等等。
最后,显养,即努力做好自己,让父母感到骄傲。这也是深层次的关于感恩父母的表达。比如,当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的时候,宇航员汤洪波的妈妈激动地为儿子欢呼,由衷地为他感到自豪,这就是典型的显养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提倡显养并不过时,但这并不是在强调子女要做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而是恪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对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父母课堂:除了孝敬父母,感恩的内涵还包括什么?
陆士桢:朋友之间的知遇之恩、邻里之间的互助之恩、家国情怀等,和孝敬父母共同构成了感恩的不同维度。所以,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感恩。
感恩是一种价值观。它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代代传递,尤其是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的尊重与感恩上。“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的授予,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体现的就是这种价值观。
感恩是一种情感。对于他人为自己的付出、给予自己的恩惠,我们会产生感激的情感和想要回报他人的想法。
感恩是一种行动。对需要感恩的人或事,我们要通过行动传递感激之情。
可见,感恩有着非常全面的内涵,是价值观的体现,是情感的表达,也是需要付诸行动的。
父母课堂:这么看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特别有必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做呢?
陆士桢: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
在家庭中进行的感恩教育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有零散性和随意性的特点,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通过点滴细节做出懂得感恩的榜样示范,给孩子提供积极正面的引导。
2021年7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100声礼炮响起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因为我想起了那些革命先辈为了今天的盛世中国流淌的鲜血、做出的牺牲,并对他们充满感激。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家的强大、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并为此充满自豪感。我觉得对于这种自然的情感流露,孩子一定能在与父母交流时感受得到。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爱国方面感恩教育的引导方式。所以,父母要抓住时机,将感恩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有效实施感恩教育的前提。
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感恩之情的产生一般都是从父母或身边的人开始的。他只有对父母及其他亲人充满感恩,才能逐渐对他人、社会、国家产生感恩之情。所以,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孩子感恩情感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社会的竞争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鸡娃”。他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本身;希望孩子获得世俗的成功,不尊重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这种行为很容易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情绪,甚至怨恨父母。当亲子关系处于这种状态时,感恩教育就无从谈起。
很多孩子的物质生活富足,但是精神层面却很荒芜,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求父母必须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所谓高质量的有效陪伴不是简单地和孩子待在一起就行,而是要求父母全身心地了解孩子,和孩子平等交往。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父母才更容易在亲子交往中融入感恩教育。
最后,父母要带领孩子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志愿服务活动。
儿童、青少年是肩负着民族复兴重任的一代人,父母要从现在起就着重培养孩子的公民意识,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帮他们树立家国情怀。所以,我特别提倡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能感受到来自他人和社会的温暖。这种幸福感会推动孩子建立感恩意识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社区组织的环境治理活动,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也可以带孩子到敬老院探望老人,为其表演节目;还可以进行力所能及的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给偏远地区的小朋友写鼓励信;等等。如果孩子还处于低年级,父母可以自己先在志愿者服务平台注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根据服务项目的特点带上孩子一同参与,这也是不错的办法。
当然,孩子参与志愿服务必须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父母要特别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同时还必须时时刻刻从每一个细节上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和保护。
父母课堂: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