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

(2023-05-05 19:21:07)
标签:

父母课堂

分类: 有问必答

如何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

文-

【问题描述】

     我儿子很懒。小时候,他上学让他妈妈帮着收拾书包;现在10岁了,自己的内衣、袜子还要丢给他妈妈洗。家务活儿他更是从来没干过,就算油瓶倒了都不会扶一把。眼看学校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我们觉得要让儿子在家里也参与劳动。可是,该怎么激发他的劳动热情呢?

【分析解答】

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懒。在谈到“病因”时,有人怪“独生子女”天性如此,更多的人说这是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的必然结果……然而现实果真是这样的吗?

天津社会科学院与天津市少工委等单位曾合作对1666名三~八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和大人一起干家务”的高达93%;“愿意学做家务活儿”的高达92.7%,而且接触越多的项目喜欢的程度越高;“非常喜欢干家务活儿”的达到55.4%。当问到“你觉得劳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77.6%的少年儿童选择“培养自己的能力”,67.2%选择“在劳动中获得快乐”。这说明孩子们很看重劳动对于自身成长的积极作用。

可见,爱劳动是孩子的天性,懒是后天养成的。父母需要正确认识孩子,认识劳动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从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式开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教育他热爱劳动,引导他学会劳动。

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呢?

1.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主人”

上了学的孩子已经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把自己看作家庭的主人,渴望自立,愿意独立做事以表现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把孩子当作可以承担家务劳动任务的家庭成员,给他分配一定的项目,比如擦地、收拾桌子或者洗碗,并且帮助、督促他完成,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让他感到自己与父母是一样的,在家庭中与大人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以主人的姿态完成好自己承担的劳动任务。

这其中的关键是父母首先要把孩子当作与成年人平等的家庭成员,而不是自己的附属物。孩子自己的事要让他自己去做;家里的事只要孩子力所能及,就要尽量让他多动手。当孩子觉得“我就是主人”时,便有了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感。

2.让孩子懂得“我应该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

在家庭中,父母要时常有意识地将自己工作的艰辛和家务的劳累讲述给孩子听;若是身在农村,还可以时常带孩子一起下地干些农活儿。此举能够唤起孩子对父母的体贴之心和关怀之情,培养他尊重成人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行。

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劳动对社会的作用,知道自己多劳动可以让父母多学习、多休息,更好地为社会工作。这样,孩子就会把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与帮助他人的道德行为联系起来,逐渐形成尊重别人的劳动、体谅别人的辛劳、关心和帮助别人的行为动机。“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体谅父母,做一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我要为父母分忧,使他们得到安慰。”如果孩子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了从事家务劳动的心理动力。

3.让孩子感到“家务活儿很有意思”

兴趣是行为的原动力,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孩子看到大人做饭、收拾房间、买日用品,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可以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某种享受,体验到课堂上没有的乐趣。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孩子会乐于干很多事情,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引导。当孩子承担了某一项劳动任务,他的兴趣和热情未必能够巩固和持久。因此在孩子劳动的过程中,要通过不断地鼓励、评价、指导,让孩子感到父母一直在关注、关心他的劳动,为他参加劳动的行为高兴,并乐于提供一定的帮助。如此,孩子最初的劳动兴趣和热情才能持久地保留下来。

此外,成年人对劳动的态度常常会感染孩子。如果父母对家务劳动总是相互推诿,孩子会把劳动当作不愉快的事情,很难对它产生好感。如果全家人都乐于承担家务劳动,就会使孩子产生参加劳动的最初愿望,也想参与其中。“我觉得很有意思”便会成为孩子在劳动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兴趣激发了孩子承担劳动的主动性,胜过父母千百次的说教。

4.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说“这是我干的”

劳动的结果是有形的。当孩子做完一件事,劳动的结果马上就会反映出来。在孩子收拾房间之后,地面干净了,东西摆放整齐了,他自己看着高兴,更希望得到成年人的肯定。这时候,如果爸爸问“是谁把屋子收拾得这么好”,孩子会挺着胸脯说“这是我干的”,内心充满自信和自豪。然而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嫌孩子刷碗刷得太慢、扫地扫得不干净、被子叠得不整齐……这会使孩子形成一种印象——“爸爸妈妈老觉得我什么都干不好”。他会变得很自卑,干什么都要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承担劳动的信心。

所以,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实践中不怕失误,不断进取。这样孩子学得就越快,遇到问题也可以轻松应对。帮助孩子在劳动中建立自信,成功的喜悦将会永远伴随着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