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2022-12-05 11:06:23)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分类: 专家讲堂

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美]简·尼尔森 译-玉 

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反复说过:“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发现当孩子们丧失信心时,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之所以称为错误目的,是因为这些目的建立在该怎样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观念之上。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识别出孩子的错误目的和错误观念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你采取最有效的行动,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有两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第一条 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体验到的最初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你觉得受到威胁(你也和孩子一样想要主导一切)或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如果你以权力回应,就会陷入权力之争。如果你感觉受到伤害(“我那么努力地想做个好父亲(母亲),这孩子怎么能这么对我”),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如果你觉得无能为力(“我到底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帮他鼓起劲头来啊”)、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如果任由自己的感觉支配你,你就和孩子一样会放弃。

当被问到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时,很多成年人的回答都是愤怒和沮丧,这是有原因的。受到威胁、伤害或感到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至于我们会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愤怒至少让我们有种虚假的力量感——我们可以做些事情,尽管这些事情只是怒吼、咆哮或者对孩子的猛烈攻击。如果你用愤怒来掩盖自己最初的感觉,而不是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很可能会陷入报复循环之中。

第二条 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停下来一会儿,但通常不久就重新开始原来的行为,或能够引起你关注的其他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其不良行为,并且可能对你的要求进行言语顶撞或者消极抵抗。这通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报复: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你的话语来反击。这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儿放弃努力,别再打扰他。有时候,孩子会把这种感觉“以行动表达出来”(或许会成为经常在班上闹笑话的人),以掩盖他们在学业上的不胜任感。

这些线索能帮助我们“解码”,让我们知道孩子的行为真正想要说的是什么。但即使我们知道了这些线索,事情仍然没有那么容易解决。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个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太容易以愤怒和沮丧的第二反应回应,而不是停下来想一想:“这孩子到底想告诉我什么呢? ”

“正面管教研讨班”上,我们有一个名为“蛮荒世界”的体验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一些成年人站在椅子上,另一些成年人扮演孩子的角色,仰脸望着他们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想有所归属。”我们要求“成年人”假设这些“孩子”行为不当,并以惩罚性的、让人泄气的话来回答,比如:“别再打扰我了,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嘛”“你为什么就不能像你哥哥那样呢?你怎么就这么自私”“你干吗不去收拾你的屋子或是做作业?我得跟你说多少遍啊” 。

之后,我们会问每个“成年人”和“孩子”当时的感受、心里想的是什么,以及做了什么决定。这是一种情感体验。我们一般不会让人体验这种经历,除非没有其他办法能更有效地帮助成年人看到、听到和体验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直接反应——而不是“解码”并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所造成的即时影响和长期影响。

接下来,我们会问:“你从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小组成员都认为自己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理解了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在说:“我是一个孩子,我只是想有所归属。”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只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做出反应。

一旦大人懂得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丧失信心的孩子,就会乐意想办法鼓励他。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对某个行为问题从来不会只有一种解决办法。在父母和老师学习小组中,我们会请参与者做“头脑风暴”,根据正面管教的原理提出几个可行性建议。那些需要帮助的父母和老师可以从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建议。

许多问题能在家庭会议和班会上得到最好的解决,因为孩子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逐渐产生归属感和价值感。下面是如何有效回应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指导原则。

寻求过度关注

记住,每个人都需要关注,但过度关注并不是对孩子的鼓励。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的行为。在教室里,给他们分派一项能给他们积极关注的任务;在家里,给孩子一项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孩子一块秒表,在你打电话时让孩子替你计时。

·做孩子意料不到的事情(一个满怀的拥抱常常很有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用会意的一笑让孩子明白你不会被纠缠于此,然后对他说:“我期待着6点钟的特别时光。”

·约定一些无言的信号:把手放在胸口上表示“我爱你”,用手捂住耳朵表示等孩子不哼唧了你就会听他说话。

·避免给孩子特别的服侍。

·给予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我爱你,我知道你会自己处理好的”)。

·不要管孩子的行为,要以关切的方式把手放在他肩膀上,继续你和孩子之间的对话(不管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不管孩子)。

·在大家都感到愉快的时候,花时间训练孩子,用角色扮演向孩子演示其他行为方式,比如使用语言而不是哼哼唧唧。

·闭上嘴,采取行动。比如,停止哄劝,站起来拉住孩子的手,把他带到洗漱间去刷牙。你不妨挠挠他的胳肢窝,既保持你的态度坚定,又增添点儿乐趣。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寻求权力

记住,权力不是什么坏东西。我们可以建设性地使用权力,而不是破坏性地使用它。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并请孩子帮助你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执行了前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

4.让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随后开个一对一解决问题的小会。

·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我会洗放在洗衣篮里的衣服,但不会洗扔在地上的衣服”“我现在把车开到路边停下来,直到你们不再打架”。)重要的是,你的这些行为都必须是和善而坚定的。闭紧你的嘴——避免提醒和说教——会尤其有效。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然后让惯例说了算。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把他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的议程上。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报复

记住,孩子会以寻求报复(这使他们有一种控制感)来掩盖受到伤害的感觉(使他们觉得软弱无力)。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待孩子冷静下来。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到了伤害,要表达出同情,表达出你对孩子受到伤害的感觉的理解。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我对于   觉得   ,因为   ,我希望   

·反射式倾听:将你听到的“反射”回去,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看来你很伤心。”反射式倾听可以包括启发式提问:“你能多告诉我一些吗?后来发生了什么?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关键是你要理解孩子的观点,而不是要告诉孩子你的观点。

·如果是你造成了对孩子的伤害,请用“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让孩子和你一对一地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

·表达你的关切,鼓励孩子。

·设定特别时光的时间表,定期陪孩子。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自暴自弃

记住,孩子不是能力不足,但在他们放弃这种错误观念之前,会继续表现得无能为力。

·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足够简单的基本步骤。

·向孩子演示他能够照着做的小步骤。比如:“我来画这一半圆,你画另一半。”

·安排一些小的成功。找出孩子能够做得到的任何事情,给他提供大量的机会以显示他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不论多么微小。

·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

·关注孩子的优点。

·不要放弃。

·定期安排特别时光陪孩子。

·用语言表达你的爱和关怀。

(摘自《正面管教 》,经北京天略图书有限公司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