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利益最大化才是“为孩子好”
(2022-04-01 08:54:21)
标签:
家庭教育父母课堂 |
分类: 关注 |
儿童利益最大化才是“为孩子好”
文-关
在现实中,一些父母为孩子做出许多努力的初衷虽是“为孩子好”,却成了阻碍孩子健康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其根本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家长本位”作怪,家长为了眼前的荣耀、自身的利益,或为了实现自己的意愿,忽视了儿童利益的最大化。
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是养育孩子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一系列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文件都有相应规定,在处理与孩子相关的问题上,应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作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在家庭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处理孩子和大人的利益关系时,同样要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这个原则的基本内涵包括:把儿童视为拥有权利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儿童利益必须高于成人社会利益;处理相关问题时全方位考虑儿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以最有益于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
对父母来说,“为孩子好”就意味着知道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是衡量是否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标准,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在面临与孩子相关的家庭重大选择时,父母首先应当考虑孩子的最大利益。
1.夫妻不论聚散离合,都尽量不伤害孩子
夫妻关系和睦是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家庭破裂”成为造成孩子问题的罪魁之一。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有个所谓完整的家,坚持耗在感情已经破裂的婚姻里,让孩子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冲突或冷暴力中艰难度日,却不知在父母无休止的冲突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缺陷。
夫妻感情破裂无望和好、彼此伤害又不分手,并不是明智之举,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之间产生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或者在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之后,还应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这样一来孩子既不会为父母担心,还能够学会与人相处时的忍让、宽容。
如果夫妻最后选择离婚,无论是否直接抚养孩子,只要认真履行教养孩子的义务,孩子就依然可以享受来自父母双方的爱,家庭的教育功能就依然没有残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夫妻离异带给孩子的不利影响,这才是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原则的明智选择。
2.家庭巨额投入,要考虑孩子的长远利益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提高其学业成绩等,不惜一切代价买学区房、延长孩子的居家学习时间。甚至把过多的希望寄托于好学校、好老师,忽视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有的孩子因为学校距离较远,每天花在上、下学路上的时间比就近入学多出好几倍,耽误了学习又损失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也有的孩子对家里花重金买学区房感到有压力,影响了情绪和学习积极性;还有的孩子习惯了课后通过大量的学习资料学习,反而不重视课堂学习……父母花钱本来是为孩子好,最终却得不偿失。
学业成绩确实关系到孩子升学时的选择,但绝不是人生的全部。有的孩子经过十几年拼搏考上了重点大学却倍感失落和迷茫,原因就是他们在学习的重压下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缺少应有的社会生活能力,上了大学却没有找到人生目标,甚至可能一生都没有幸福感。到底是注重当下还是注重长远?是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如果以儿童最大利益为原则来考虑,就会对当下的投入做出理性的选择。
3.父母是走是留,需要从孩子角度权衡利弊
我国有数以千万计留守儿童,近年来他们的物质条件比以往好多了,但是常年见不到父母、缺少父母呵护的困境仍然令孩子难以忍受,遭受意外伤害、患上心理疾病、自杀、犯罪等令人痛心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本原因是父母监护责任的缺失。政府、社会、学校即使给孩子提供再好的生活环境或者心灵抚慰,都不能代替父母的亲情和陪伴。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童年的亲子分离会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和人格缺陷,对他的一生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那些正在打算走出和已经走出农村的父母,还是应该把孩子的最大利益放在心上。父母的心里要有一杆秤,仔细考量和权衡一下,挣钱和孩子一生的幸福哪个更重要,从而更好地平衡二者。
儿童最大利益的原则,从本质上体现了“儿童是权利主体”的理念。当然,这也是在处理所有与孩子相关的事情上,每一位父母都必须随时绷紧的一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