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要上一年级,你准备好了吗

(2019-08-01 09:32:40)
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课堂

孩子要上一年级,你准备好了吗

文-赵石屏

每年9月,六七岁的萌娃成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们满怀着希望,又充满着紧张不安:我的孩子在学校会是什么表现?会不会在班里落后?会不会被老师批评?会不会被人欺负……

由于这样的担心、焦虑、紧张,孩子上学没多久,有的家长就完全失去耐心,觉得孩子表现很糟糕,朝他们大吼大叫。就如一句话描述的:“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直都特别慈爱温和的好妈妈,怎么会因写作业对宝贝孩子这样狠心呢?一年级的作业都很简单,家长怎么会束手无策呢?孩子才刚刚上学,家长为什么就会这样情绪失控呢?这些都说明家长对孩子上学这件事情没有做足够的准备。

一年级孩子的父母大都是第一次成为学生家长,很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上学需要适应、需要面对很多困难,而自己更需要适应、需要面对孩子上学的很多困难。

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幼小衔接努力甚至忙碌,却没有为自己要面对的多重困难做准备,所以总是抱怨学校的规矩多、抹杀孩子个性,总是觉得老师“不公正”、有歧视。老师对孩子不满意,家长和老师的看法不一致,家长的焦虑、紧张又让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面对幼小衔接,家长该怎么准备呢?

第一,要知道孩子上学后自己要面对的难题有哪些。

有位母亲说:“生孩子后我几乎得了抑郁症。现在孩子上一年级了,面对一大堆让人崩溃的难题,我不是几乎、而是肯定得抑郁症了!”生养孩子本来就备历艰辛,孩子上一年级带来的难题,让不少家长陷于猝不及防的困境。这种困境大多与家长缺乏心理准备有关。概括起来讲,家长自己要做好的准备有以下几点:

1.“小学生家长”与“小朋友家长”角色的职责、压力完全不同;

2.孩子上学,家长要失去更多的自由时间;

3.对学校的制度化、规则化、复杂化认识不足;

4.与老师达成教育共识并非自然而然;

5.要重新建立适应孩子上学的家庭生活秩序。

只有家长做好了这些认识、心理方面的准备,才有足够的耐心和能力帮助孩子完成真正的幼小衔接。

第二,要了解一年级新生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比如:一年级孩子必须要养成哪三个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入学准备不足怎么办?为什么适应比分数重要?为什么素质教育要从操场开始?什么样的家庭环境适宜孩子读书学习?家长怎样和老师达成共识?

一年级孩子掌握的词汇量很少、理解力有限,所以有的话他们并没有真正听明白。比如在课堂上,孩子对老师的话经常是听了半句、丢了半句。老师说“写完的同学静息”,有的孩子没有写完也赶快静息,结果课堂作业没做完就交了上去。他们认真地把没做完的作业交上去,不是他们的缺点,而是这个年龄的特点。家长不用批评,只需提醒他们,等待他们;同时,提醒自己要把话说得清楚、具体,孩子才能真正听明白。

第三,要充分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

中小学几个阶段之间都存在重要的衔接,“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以及高中-大学的衔接。这几处衔接都有难度,但难度最大的是幼小衔接。这个难度并非学习内容的难度,而是孩子适应的难度:孩子上学后的中心任务、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班级规范、老师要求、家长态度……都与上学前截然不同,跨度很大。短时间内能够适应的孩子只是极少数,而那些懵懂的孩子面临多个困难,需要家长的温暖支持和无条件的鼓励。

在孩子达不到要求、写不好作业的时候,家长要保持温和、鼓励的态度并不容易。那么,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曲折反复,如何耐心等待他们慢慢地成长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了解孩子面临的困难,你是不会把所谓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去的。你会心疼孩子,会尽全力去支持、帮助他们。

更重要的是,六七岁孩子经不起超负荷用脑。他们每次只能专注用脑15分钟左右,超时、超量的消耗会摧毁他们的心智。他们稚嫩的心智也经不起多大的压力,家长一两次发火、吼叫、厌烦,就足以让孩子害怕作业、恐惧学习、逃避家长。他们只有六七岁,无法应对他们做不到的要求,而现在这类要求太多了!

教育是一个“慢活儿”。孩子从一年级开始,至少有9年、12年的学习过程,与这个成长过程相适应的是孩子的“慢学习”、家长的“慢教育”。任何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教育都不会成功。

家长只有具备了“慢教育”的能力,才能破解这些难题。“慢教育”的能力,就是家长能够从容应对孩子上学带来的压力、冲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保护孩子“慢慢学习”“慢慢成长”的过程。比如,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刚刚起步,家长要懂得起步就做起步的事情。在起步阶段,“学习习惯比分数重要”“学习兴趣比分数重要”“学习方法比分数重要”。这几点做好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就能逐渐生长起来。

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的准备还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盲目攀比。有个男孩参加了足球队,每天放学后要去球队训练。其他很多孩子则去了补习班,把第二天要上的课先预习了。所以那些孩子完成作业总是又快又对,男孩的学习不如他们。好在他的家长很坚定,他们认为用成倍的时间换来的好成绩不可持续,充分的运动才是学习好的可靠保证。

“慢教育”就是用不着急的、温和的、始终鼓励的方式教育。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前额叶是身体发育最晚的部分,一直到30岁左右才会发育完成。这个前额叶的功能是什么呢?它负责我们人类的综合、判断、决策。可见,人的心智真正成熟要到30岁左右。那个时候,本科毕业已经7年,硕士毕业4年,博士毕业2年。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心智也未必完全成熟,判断与决策尚待磨炼。如此,一年级的家长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慢教育”呢?

孩子的幼小衔接也是家长的幼小衔接。中国有句古话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面对孩子的学之初,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多学一些家教知识;要读懂孩子的特点,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尽可能避免教育失误,让孩子获得良好的起步。

孩子要上一年级,你准备好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