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2:关于探索用社会企业模式推动社会福利企业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案(W00804)

(2015-03-02 22:56:42)
标签:

时评

分类: 政策建议
   社会福利企业通过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并实现工作权,提高自我价值,在整个残疾人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府优惠政策的改变,近年来社会福利企业生存状况愈发艰难,趋势不容乐观。其发展困境主要来自: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与政策的调整;三是社会福利企业自身能力不足。
   但是,少数社会福利企业较好抓住了残疾人就业的机遇优势,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并取得了成功。有数十家上市企业其发起人是社会福利企业或者享受社会福利企业政策待遇,形成了巨大的市场优势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些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首先,部分残疾人在当今的信息经济、金融经济、科技经济发展中能够实现优势就业,关键在于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如何凝聚优势、发挥优势?其次,社会福利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关键是如何在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最后,作为一种残疾人“变一种活法”的载体,作为企业,社会福利企业发展的成功之钥在于牢牢把握市场,如何靠市场化发掘人与组织的潜力?改变群体心态与体制生态?从而激活社会福利企业?
    借鉴这些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深化社会福利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建议如下:
    (一)转换视角,修正定位,改变既有福利思路。转换社会福利企业发展思路,强调其市场特性,强调竞争与优势视角。不再着重强调社会福利企业的福利性,而更应当强调其企业性。从本质上来说,社会福利企业就是要使残疾人弱势群体实现优势甚至强势就业,是依赖特定政策、充分发挥残疾人另“一扇窗”给他们带来的优势和资源,运用商业化、市场化手段发展和生存的组织形态,其强调的既有福利性,更有竞争性和自我发展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因而必须改变传统的低端就业思路,在分析残疾人员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产业介入,创新市场运作能力,建立核心竞争力,实现残疾人的优势就业。
    (二)分类发展,集聚优势,制定支持政策体系。应遵循“增量停止,存量改革”的原则。在不增加企业数量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改革:具备市场运作能力和条件的,鼓励设立残疾人社会企业;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进行能力建设与提升,提高其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实在不能适应市场化,由政府对残疾人个人进行福利托底保障,不再集中就业,而是鼓励分散就业。建立相应的改革、激励和保障机制。使得作为集中就业的社会福利企业做到“从集中到优势集聚”,而不是由集中产生劣势放大。尤其是在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残疾人从事就业的障碍被大大减小,其残疾为其带来的时间优势、精力集中优势、其它器官发育更强等优势,为实现残疾人的优势就业提供了可能。这就要求必须对社会福利企业进行分类,根据企业产品特征、在其中就业残疾人的能力和优势制定不同的发展支持体系。一是,针对能够在市场中进行竞争、具有核心能力的社会福利企业和残疾人,加大公益创投力度,针对不同残疾人的能力和优势促进其自主创业,提高残疾人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出台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针对不同的社会福利企业制定不同的能力发展、财政支持、购买服务等相关政策;三是,制定对认定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社会福利企业根据其营利程度、盈利分配比例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完善和改革对被认定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社会福利企业财政支持方式,通过竞争性的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财政资助等方式,增强其自身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三)增权赋能,创新模式,提高市场运作能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社会福利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增权赋能,提高其市场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首先,在对社会福利企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社会福利企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化等手段促进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建设;第二,引进国外包括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社会企业发展模式,进而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向社会企业的转型,促进社会福利企业市场化能力的提高。社会企业这类组织秉承商业组织高效、专业、灵活的特征,同时又以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价值为目标,既能够保证自身可持续的发展,又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与传统的社会福利企业相比,社会企业在市场中表现得更为灵活,能够将社会目标与市场目标进行整合,通过扬长避短、优势集聚,形成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对有条件和有能力的社会福利企业创造条件、提供能力建设资源推动其向社会企业转换,将其对社会目标的追求转化为竞争优势,充分实现社会福利企业的社会价值、提升其社会投资回报;第三,对现有社会福利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参考国企改革模式,可以考虑对社会福利企业进行分类改革:一部分继续存在,一部分进行优质资产重组,一部分人、一部分资产进行强强联合;第四,积极引进社会价值投资,引进、吸收社会资本,通过公益创投甚至风险投资,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在资本、技术、理念等方面的升级。
    (四)功能分离,使命融入,建立社会共治体系。让传统的福利功能和市场经营功能有效分离,由不同的组织体和组织形态提供,在此基础上实现有机衔接。同时,社会福利企业可以把其解决残疾人就业和发展的社会使命充分融入到市场运作当中,创新运作模式,如运用公益创投、价值投资等社会化资本,推动道德消费等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在对社会福利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市场化能力的基础上,在重视投资回报——包括货币投资回报和社会投资回报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绩效评估体系。社会福利企业的绩效评价既区别于企业以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为重点的绩效评估体系,又区别于政府以经济指标、效率、效果、行政能力和公正等为重点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此,针对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够按照社会企业标准来界定的可参考国际上流行的社会投资回报工具来设计社会福利企业的绩效评估体系:以价值为核心,以利益相关方尤其是残疾人为参与主体,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测量社会福利企业带来的对残疾人、社区、社会、环境和经济成果并用货币价值来呈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