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提案由我和刘大钧委员联名提交。去年我们就推广“伏羲班”的经验提出提案,教育部作出回复,表示要调研伏羲班的建设情况,适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试点项目,探索更多更好的做法和经验。
过去一年来,伏羲班的教育改革实践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应越来越多家长的要求,全国各地50多所学校开设了60多个伏羲班,有超过2000名学生在伏羲班就读,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19个省份的部分家长带着孩子不远千里到开办伏羲班的学校上学。目前加拿大、美国、南非、牙买加等国家也在积极申办伏羲班。
伏羲班的教育改革实践表明:中国古代优秀的经典教材和成功的教育经验能为今用,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探索基础教育改革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改革包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重构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改变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考评机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加强品德及人格教育等。
总结借鉴伏羲班的经验,我们提出从素质教育入手,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推进义务教育改革的建议如下:
(一) 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启蒙教育为基础构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去年以来,教育部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探索,例如,2013年教育新政策就提到:要“整体提高大中小学德育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师生汉字书写能力和学校书法教育水平”,“全面推进学校艺术教育”,还提出要“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等。就教材而言,伏羲班成功的教育改革实践正好证明了:对基础教育来说,课程和教材是第一位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需要借鉴和参考中华传统文化中启蒙教育的构建体系。
传统文化经典是高度浓缩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优秀教材。大量事实也证明,无数成就非凡的历史人物在其童蒙阶段都受过系统的古文经典训练,形成了良好的国学素养,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文学大家鲁迅、茅盾、巴金,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都如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事实,利用杰出人才成长过程的宝贵的经验,搞好基础教育改革。
具体建议是:让优秀的传统启蒙教材进入广大中小学的课堂,语文教材以经典为主;借鉴伏羲班经验,将书法课作为必修课,加强以书法为主要内容的汉字书写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健身教育;英语六年级集中开设,以情景教学为主,重点训练听说能力。
(二) 改变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考评机制
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适当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并逐步在推行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探索建立一种新型的考评机制。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不在于要不要考试,而在于课程和教材的素质含量以及考评体系不同。
建议在小升初以及中高考语文考试中,国学经典及古诗文的内容所占比例提升到50%以上,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国文”教学。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加入书法、武术等考核内容,而且要在考评体系中占一定比例。建议书法在高考作文考试中的卷面分数比例能达到20%,在条件成熟时,恢复用小楷答卷的传统。如果不占分或者只占很少分数,将很难真正落实书法教育。这是让全国各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三)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实施全面均衡发展
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不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发展,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现有的应试教育给学生负担太重,反而压抑了学生的成长,造成未来教育型人才过剩,创新型人才缺失。
具体建议是:借鉴伏羲班的经验,四年级之前不考试,零书写作业。四年级之后单科家庭作业不超过二十分钟。
(四) 在农村及贫困地区中小学全面推广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为2.08亿,其中农村中小学生占75%,如何真正找到出路,解决农村及偏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如果课程和教材的素质含量不高,富裕地区的老师、家长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补充,而贫困地区无法补充,未来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2011年农业大学来自农村的新生比例创下新低---不足三成的事实就充分证实了这一点。伏羲班的教学实践破解了教育改革的诸多难题,在许多人盯住物质条件谈“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时候,伏羲班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真正优秀资源是课程和教材。伏羲班的实践并不复杂,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在不挑学生、不选老师、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但学生参加语文、数学统考成绩高于平行班。伏羲班的教学实践是在农村做成功的,为农村及偏远地区提供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落实素质教育很好的参考典范,建议农村地区尽早实施以伏羲班为样板的素质教育。
(五)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加强全国中小学生品德及人格教育
在全社会尤其是向中小学老师弘扬传统文化理念,学生不仅要从小学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课程和教材,更需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落实经典学习中的内容。只有全社会包括学校和老师、家长真正重视传统文化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建立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体系。
(六) 加强对已开展伏羲班教育的学校的调研,选择部分中小学开展试点工作
目前伏羲班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始了复制,建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尽快组织力量调研总结伏羲班的经验,加强以国学经典、书法、武术等为内容的素质教育师资培训,首先在所在地区选择部分中小学开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保持加大对其试点工作的支持,并及时总结完善,再全面推广。
世界最早的教育典籍《礼记学记》开篇即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务必实干、真干、尽早干!只有让素质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