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2022-04-01 10:52:59)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佛学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

作者:沐继远  原创文章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鸡足山,古称青巅山,又称九曲岩。主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因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鸡足山是迦叶道场,是集雄、险、奇、秀、幽的灵山佛都,享誉南亚、东南亚的佛教圣地。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辛丑年8月19日正值盛夏多雨时节。上午,我们从下关坐小中巴,直达鸡足山祝圣寺旁的车站,在香会街客栈用过餐。背双肩包走山路,首选金顶寺目标而去。

                                                                   继远摄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步行几里,又乘观光车中转,至索道下站,坐索道至索道上站,冒雨前行,登数十级梯坎,过金顶下侧的另一香会街,直登天柱峰。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在天柱峰金顶寺大雄宝殿,避大雨于廊下。一路过来,我们总与大雨相伴而行。至今想起那雨,都会令人颤栗。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鸡足山,三支並起,鼎峙若鸡足,群峰拱列于外丛,林棋布于中,草树蒙茸,崖石幽峻,而烟云变幻,倏忽阴晴。”

早在明代中期,督学云南的御史方沆,留下的《游鸡足山记》,其开门见山的记述,依然是我们今天眼前见到的景象。

                                                                                          继远摄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饮光殿上祀尊者,迦叶佛前三叩首。“全滇信佛之所由,溯自鸡足始矣”。

万佛之光,迦叶为世尊第一上首;五岳以外,鸡足乃天下有数名山。  

                                                                                      继远摄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图为鸡足山金顶寺的重金殿与楞严宝塔

                                                                         继远摄

 

鸡足山山顶原光明宝塔,“俗传迦叶尊者,入定其下”;明嘉靖年间,翰林李元阳依塔建普光殿;崇祯丁丑(1637),黔国公沐天波废普光殿,把昆明太和宫的金殿完整地迁移到普光殿废址,将山顶寺院改称金顶寺;我们今天所见之宝塔,则是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1932-1934),由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在光明宝塔原址,重新修建42米13级方形檐式空心楞严塔。楞严塔保存有杨萌南《鸡足山楞严塔碑记》,周钟岳《鸡足山楞严塔碑铭》,龙云《法相庄严》题词及碑刻,体现了它深邃的文化内涵。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图为立于重建的金殿右侧的《重修鸡足山“金殿”碑记》

                                                                          继远摄

 

公元2005年11月,大理州为鸡足山恢复重建了重点文物“金殿”,宾川县政府2006年立碑记载于此。

重修鸡足山“金殿”碑记(摘录):

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黔国公沐天波令将昆明鸣凤山太和宫之金殿(公元1602年铸成)迁至鸡足山天柱峰顶,盖因殿顶金碧辉煌而称之“金顶”,寺院亦因此得名。藉峻极处之无限风光,金殿之煥煥气象,成就“金殿空中香雾迷,十里松风吹不断”,金顶寺终成灵山名刹矣!然而世事无常,稀有金殿竟至公元1966年毁于一旦。

诚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至公元2005年11月,值国泰民安,政通人和,中共大理州委书记顾伯平先生,时任大理州人民政府州长赵立雄先生……,倡议恢复重建重点文物——金殿。宾川县人民政府 谨立 金顶禅寺住持沙门  惟圣  撰文 2006年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在金顶寺重铸的金殿前留个影,雨天上鸡足山,配上防水鞋套是极明智的选择。

                                                                              晓楙摄

 

 殿  碑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图为立于金顶寺的崇祯拾肆年(1641)碑刻《金殿碑记》

                                                                 继远摄

 

 殿  碑  记  (碑文)

鸡足山起建金顶殿宇常住碑记

钦差镇守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太子太傅黔国公沐啟元撰

佛入中国以来,释教大兴,宗风遐飏,凢福地灵,奇踪胜跡,扉所不开。鸡足山踞滇西迤,相传鹫头鸡足,削壁石门,与西域山同往者,开山建刹,以为东化道场所。復有西域僧出,朝鸡足曳履至是谓西域不更有鸡足。考之藏典,鸡足有十种胜,为饮光入定之地,兹山种种其之似,亦不必更求,鸡足于西域也遥遥。贤士大夫览胜探奇,莫不经过乃山,延袤三百余里,刹宇周徧其顶,有迦叶旧殿,有石述饮光入定之事,言尊者与其妻为无姻之亲,匹而偶身,俱紫金严色以宿世,以金饰昆婆尸,故获如是果。自万历己未(1619),时有潘公(浚)西巡,鼎建观峰阁,铸造金像;于天啟丁卯(1627),朱公(泰祯)西巡,起建天长阁,仍铸观音金身,捨¨¨段,以为香灯;崇祯丁丑(1637),关中张公(凤翮)西巡到山,感此因缘,慨然作坚固想,思铸金为殿,而碑石以围之。时值山雨满楹,更为建亭,而名之曰“善与”,盖取诸教中“善雨”之说也,以其事付之守巡两道,并各府州县土司,鸠工匕材,筑周围城廓,不日城成、亭起,惟初願金殿尚未之就,节¨旋關首,以兹善谋之,予与中丞金华王公(世德),乃公及予,相与忻然,期成厥善,而滇中之绅民,後以铸造之艰,不易毕其事为虑,为昔者陈毓台(用宾)公,曾与众冶金搆殿,奉无量寿佛于省至东山,靡财极侈。又历之岁月,斯聿厥成,或又曰“滇南其域,玄武东方苍龙,铸金木位,将不利生剋,众譮著之,非一日也,咸请西移”。二公及予僉是其说,冬捐金以助移建之费,会以都司僉书,阮呈麟、韩应兆,充营建、鸠庀之事。是年,即移金殿西往鸡山,之善用木补之,復为臺殿如制。越二年,鼓铸补辍,始获竪立,各匠兴作,又累工千人。适豫章涂公(必泓)维时来巡,遂与成终。于是鸡山之顶,金¨¨殿出焉,巍然城中,上奉金色尊者,而无量寿佛仍次席其下,庶几雨缘无漏。众果具足也。殿后有殿,以奉阿难,其左为“善与”之亭,则张公(凤翮)¨¨其事,右为“锦星”之亭,则涂公(必泓)之终其事。殿成,予復樽金置,储以奉香花,俾僧法,有赖以寿其事。一时臺殿错盘,埤廓壮丽,与危岩削石,右¨¨¨¨晨钟暮鼓,与日升月恒相亘,其亦可以不负灵山也。

噫!以金色殿貯金色身。枊又饰昆婆尸者,事耳乐,善有终,併志之名,以垂不朽。

                          住持僧来秀  徒自罗、自玉

崇祯拾肆年(1641)岁在辛巳冬至之吉             大理府宾川州知州张一愷书丹

 

此碑文为沐继远记录整理加注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晓楙在金顶寺新铸金殿的留影

                                                                                                              继远摄

 

金顶寺崇祯碑刻(金殿碑记)探析

一、这块刊刻于崇祯十四年(辛巳1641)间的碑刻,记载了鸡足山在晚明时期发生的几件事:

1、云南巡按御史潘浚,于万历己未(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鼎建观峰阁,铸造金像;

2、云南巡按御史朱泰祯,于天啟丁卯(天啟七年1627年),起建天长阁,仍铸观音金身;

3、明中官御史张凤翮,于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感此因缘,慨然作坚固想,思铸金为殿,而碑石以围之。建“善与”亭以其事付之守巡两道,并各府州县土司,鸠工匕材,筑周围城廓,不日城成、亭起;

4、移昆明的金殿西往鸡山,是沐天波与中丞张凤翮(中官御史巡抚云南)金华王世德(擢左副都御史巡抚云南)三人策谋的(二公及予僉是其说),即(张凤翮)首以兹善谋之”(慨然作坚固想,思铸金为殿,而碑石以围之),加沐天波与王世德融洽、互重(予与中丞金华王公,乃公及予,相与忻然,期成厥善),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年),即移金殿西往鸡山,其缘由或因“滇南其域,玄武东方苍龙,铸金木位,将不利生剋,众譮著之,非一日也,咸请西移”,故所以而为之。又历之岁月,斯聿厥成”(即移陈[用宾]毓台于万历甲辰[三十二1604年]与众冶金所搆之昆明金殿,西往移至鸡山位),冬捐金以助移建之费,会以都司僉书,阮呈麟、韩应兆,充营建、鸠庀之事。之善用木补之,復为臺殿如制。

5、崇祯十二年1639年(越二年),鼓铸补辍,始获竪立,各匠兴作,又累工千人。适豫章涂公(必泓)维时来巡,遂与成终。于是鸡山之顶,其左为“善与”之亭,则张公(凤翮)之始其事,右为“锦星”之亭,则涂公(必泓)之终其事。殿成,予復樽金置,储以奉香花,俾僧法,有赖以寿其事。一时臺殿错盘,埤廓壮丽,与危岩削石、依云蒸霞蔚、闻晨钟暮鼓,与日升月垣相亘,其亦可以不负灵山也。

 

二、此碑上所刻碑文为黔国公沐啟元撰”,但据史料记载沐启元过世于崇祯元年(1628年六月己亥 黔國公沐啟元暴卒),碑中所记的立碑时间则是“崇祯十四年”,当其时是沐启元之子沐天波,承袭黔国公在兹,且碑文所记事,多是在沐天波时代发生的。人们往往只关注了这个碑的撰文者遗误的瑕疵,却忽略了该碑刻记载史料的价值。今天,我们对碑刻撰文者为什么会留下此遗误,已不其原因了。

 

三、昆明太和宫的金殿(即陈用宾与众冶金铸铜为殿,环筑瓮城,古名铜瓦寺),于万历三十二(甲辰1604年)春正月太和宫金殿建成峻工,至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沐天波将金(铜)殿搬迁至鸡足山,在昆立足时间约为三十三年。由于在太和宫金殿修峻仅仅相隔四年云南府署发生了一件大事明朝廷惩治云南失事有罪之臣,巡抚都御史陈用宾、总兵官沐睿被逮捕入狱,论为死罪即发生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八月之后二人相继死于狱黔国公沐睿九月死于狱巡抚都御史陈用宾万历)。

冶金搆金殿及主持修建太和宫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悲剧,笔者以为这是铸金木位,将不利生剋,起于众譮,非一日也舆论的直接起因。二人以失印罪无辜系狱,而对云南边防、经济、文化、治乱与建设颇多建树,受滇人钦敬的陈用宾之死尤为冤屈。虽也曾疏辨以求释,终因朝政滞讼搁置,在狱中九年,染疾成病,移外治疗,遂卒这当是晚明时,发生在滇省,导致移金殿西往鸡山的背景故事与起始原因,也非排除明代后期,统治云南的沐氏因屡被朝廷惩治,家运日衰,以金克木为由,籍搬迁铜殿,以振家运”之说。

晚明时期,云南值多事之秋,风雨飘摇,谁又能说清,这不是家运、省运、大明之运的交织?!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图为鸡足山金顶寺原陈用宾铜殿,原图摄于1939-1940年,载于《文物》2009第9期载《昆明太和宫金殿研究》一文,后毁于1966年破四旧劫难。

 

清康熙,云贵总督范承勋游鸡足山,见证了陈用宾构建的金殿“惟铜殿独存”,其时,该金殿已在鸡足山屹立半个世纪,历经了云南最战乱纷纭的年代:

康熙三十年(1691)冬,范承勋至石钟寺汇合制军蔡仁庵(毓荣)、抚军王(继文),携友乘马历三日同遊各寺,一路吟联、品茶、饮酒、听曲,路皆盘迴而上,或“人马行松荫中,所闻者惟马蹄声耳”,或“挥汗如雨,甚觉艰苦”;“登至绝顶,俯视众山,千峰万壑皆在眼底。山顶有铜殿,为明黔国公所造阶砌悉蒼山石,近为火煅,欄楯俱坏,惟铜殿独存。坐而饮茶,随至佛殿,殿后旧有天长阁,今亦燬,寺僧谋再建。……至殿后四望此山之景,来龙千里,万山环拱,金江绕其左,洱水明其右,点苍相望若辅车之相依,信为福地。遂与诸友席地而坐,命歌童临风度曲,山高风劲,有体生寒,促令煖酒各饮数盃。”节选自范承勋撰辑《遊鸡足山记》一文载于其所撰《鸡足山志》第五册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图为鸡足山金顶寺正门全景照

                                                                            继远摄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金顶寺下有片令人难忘、蒙茸幽深的郁林幻景步行道。

                                            晓楙摄

 

游鸡足山,并就金顶寺崇祯碑刻探析作者:沐继远原创文章


鸡足山祝圣寺大雄宝殿留影。重檐下,左悬孙文题“饮光俨然”匾,右悬梁启超题“灵岳重辉”匾。

 

 

从金顶寺下来后,游玉佛寺、虚云禅寺、虚云老和尚纪念馆、万寿庵、当晚下榻香会街客栈;

第二天上午,游虚云纪念亭、牟尼庵、祝圣寺……祝圣寺是鸡足山规模最大、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明嘉靖年间建,禅门泰斗虚云重建该寺,故留下辛亥名家题字牌匾;拜谒了《虚云老和尚舍利塔》及祝圣寺碑廊。中午,在祝圣寺斋堂用餐。两天行程,仅能走马观花,游鸡足山的十分之一。若想尽兴,至少用一个礼拜。

下午,乘大巴公交返回下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