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血病诊断需要综合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ICM(形态学、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技术。
作为4大分析技术之一的免疫分型,北京市道培医院流式细胞室每年要检测8000例标本,纠正了许多疑难病例的诊断,为病人得到正确治疗,做出重大贡献。
在于医生们的接触中,其中一个经常问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形态学和免疫分型(免疫残留)得到的比例不一样?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
1、使用的标本不一样,骨髓抽取量大时,几乎不可避免地面临标本稀释的问题,就是骨髓里面参入了外周血。形态学标本是首先抽取的,为了尽可能避免稀释,只抽取0.5ml尽快涂片。而后面抽取的做ICM三项的标本,都会或多或少被稀释。由于免疫分型和形态学都属于快速诊断目的,所以为了尽可能避免,国外一般建议,抽取的第一管骨髓送检做免疫分型,其后的分别去做遗传学检测。
2、标本处理方法不一样:形态学标本无需处理,直接染色观察;免疫分型标本必须做溶解红细胞,有的还要做破膜操作,洗涤,离心,这些过程都会造成不同比例的细胞丢失,所以可能会幼稚细胞、淋巴瘤细胞、一些大细胞、浆细胞、有核红细胞比例发生较大变化。所以免疫分型有一句经典的话:“质比量重要。”因为流式细胞术可以浓缩获取大量细胞,因此非常灵敏,哪怕看到万分之一的细胞,只要是异常的,都提示有问题。
3、观察区域不一样:形态学涂片一般看片尾较薄的部分,头部体部因为较厚,细胞皱缩,失去正常形态,所以很难观察。而推片过程中,较大细胞可能会聚集在尾部,造成比例偏高。免疫分型检测是混匀后获取细胞。
4、受细胞状态的影响:有些细胞形态学已经成了裸核,或者破碎细胞,涂抹细胞,这样形态学是不计数的,肿瘤细胞、化疗后细胞尤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这些细胞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可能还可以有相对正常的大小和颗粒性,并且可以被抗体标记上,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免疫分型比形态学比例高的情况。
5、有些幼稚细胞不是肿瘤细胞:形态学一般情况下报的只是原始细胞比例,如原始淋巴,幼稚淋巴,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除非出现典型异常,而正常人骨髓中都会存在这些幼稚细胞,只是比例较低,某些情况下(如化疗、感染、贫血、儿童等),比例可能会升高。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或者残留病变检测一般只报异常细胞,或者可疑异常细胞,所以有时候形态学幼淋20%以上,而免疫分型看到的都是正常增生细胞,所以报正常。
6、比例的分母问题:做免疫分型或者微小残留病变检测的流式细胞仪可以获取细胞以外的颗粒、碎片、内皮细胞等,血液标本可以满意地使用大小和颗粒性设门,从而统计出异常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但是在脑脊液或者组织等碎片较多、内皮细胞较多,或者细胞很少的标本中,有时候很难通过大小和颗粒性满意设门,因此分母的影响就会很大。这种情况下,北京市道培医院流式细胞室一般会将细胞较少的标本报出细胞数。如脑脊液恶性淋巴细胞0.5%(105个细胞)。随访过程中,可能碎片和内皮细胞较少,比例为10%(80个细胞),所以脑脊液和组织标本单纯看比例,不能满意反映情况,而应该看1ml脑脊液中肿瘤细胞有多少。
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战胜疾病的武器越来越多,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信息,当然问题总是伴随着进步的,让我们共同探讨,为促进血液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携手努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