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轻痕·外婆的西湖湾(六)

标签:
历史纪实怀旧文化 |
分类: 个人时代史 |
鸿爪轻痕
外婆的西湖湾(六)
秋水山庄·闲地庵
陈艺鸣
影事随鸿爪,轻痕印雪泥。
这是一张外婆七十多年前以秋水山庄大门口为背景的老照片。看似普通,然而一个细节,却使其成为了一枚见证历史的图片文献:照片右上角的那个“所”字——全称是“上海市总工会杭州工人疗养所”,标志着昔日的秋水山庄,此时已是新时代新所在。据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年2月26日颁布,一个月后,上海市总工会就在杭州筹建了两个疗养所:一处在九溪,原是孔祥熙的一座别墅,现由浙江省政府拨给,即屏风山工人疗养院;另一处就是秋水山庄了。1934年史量才遇刺身亡,沈秋水将秋水山庄捐出,改建为杭州尚贤妇孺医院,这次是转让给了上海市总工会。屏风山疗养院另有实物照片(1955年上海市总工会改称“上海市工会联合会”),而原址秋水山庄的疗养所,目前所见,好像也就外婆这一张了。
疗养所(秋水山庄)当时的门牌号码是北山街77号,而外婆就租住在东边隔壁76号闲地庵(前文笔误为78号招贤寺)一间厢房小屋里。秋水山庄基地产权原属闲地庵,1932年史量才租赁七十年,租地契约注明:“本庵西首有空地一方,计三亩壹分,前至临湖马路,后至山脚公路,左至本庵墙脚及头功庙墙脚,右至招贤寺围墙为界。”
2018年5月间,外婆去世20年后,我陪同母亲回故乡凭吊和寻根。漫步西湖边,母亲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闲地庵及秋水山庄是北山街上离西湖最近的院落,参军前,母亲经常静坐在西湖边。可眼下,招贤寺铁皮封门(里面在装修),秋水山庄成了新新饭店的一部分,闲地庵更是不见踪迹了。
忽而想起了苏轼曾任杭州通判,有诗“一庵闲地”之语:
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
更欲洞霄为隐吏,一庵闲地且相留。
不知“闲地庵”之名是否与此相关?
鸿爪轻痕难寻觅。好在母亲记忆中还多少有点印象。据母亲回忆:闲地庵不大,但也有一定的规模。她和母亲租住在进门右首一间厢房小屋内,旁边还有一间狭小的厨房,又在走廊过道里,加一张小桌子吃饭,这就是母女二人的安身之地了。好在小屋外侧,有个院子,内有石桌石凳,亦可利用,显得宽敞些。母亲1934年出生,如今已是九十高寿,身体健康,总是念叨要再回故乡,而且最好找找看,能否碰巧找到当年在闲地庵住过的邻居。但她也知道希望不大,因为自己离开闲地庵参军才15岁,战场三载,戎装十年,转业、退休又是几十春秋,岁月无情流淌,雪泥早已消融,当年与闲地庵有渊源且健在者,真的不多了。
十多年前先父PS这张老照片,随意无心,纪念而已。讵料关联如许,填补空白。或许算是巧合天意吧。
外婆戴玉贞和母亲沈济文
(注1)引自《送王梦楼同年出守临安·其一》(清·毕沅)。
(注2)亲自《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