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高校师资培训研究生课程班当代教育史料美学 |
分类: 吾爱吾师 |
吾爱吾师(七十七)
文道薪火——高校老师散记(三十五·南师大3)
陈 艺 鸣
吴炫老师
吴炫老师,是研究生课程班最年轻的一位教师。南京人,中等个子,眉清目秀,典型的白面书生,青年才俊。60后,别看年纪比我们小,却是一路从南大、华师大、复旦读过来,早早就把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拿到手了。吴老师是在1995年春夏之际给我们上文艺学理论的。课上讲的内容大多记不清了,因为当时一颗发自于他本人的“热核”正“炫”,几乎占满了我们的记忆空间,足以屏蔽掉了其他零碎甚至系统的信息。这就是吴老师刚出版发行的哲学美学新著《否定本体论——超越中西方现有理论的尝试》。课间大伙儿一窝蜂地去“抢购”,课上、课后争相阅读,议论纷纷。真有点“满城争说红楼梦”的味道,崇拜得不得了。
我也很感兴趣,买了一本,9元钱,确实如吴老师所说,“不算贵”。只是当时一点也没看懂,就连是“否定那个本体”,还是“否定就是本体”,都弄不清楚。回去之后,慢慢琢磨,开始有点明白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一、 《否定本体论》中的“本体”,既不是万物起源意义的本体,也不是作为认识功能的本体,以及“此在”之“在”的涵盖甚广的生存本体等诸多现有概念意义上的本体,而是指“人的多种活动和行为‘支点’的价值本体”。吴老师主张,将“否定”与人的本体和存在联系起来思考,将否定者在否定中诞生自己的“存在”(如思想)称为本体性否定,这是对现有诸多哲学思想的挑战和超越。
然而,这类书籍,一般只是做些移植、综述、介绍、评价、引进和传播,尽管有的确实很有些分量和价值,但却缺乏真正的独立思考和新颖原创。而吴老师的这本书,因其敢于尝试对既有理论进行突破性的否定和创造性的重建,则愈发显得弥足珍贵。
课程班结业以后,这本在南师大校园书店里买的《否定本体论》,我带去学校放在办公桌上,被一位爱好哲学和美学的学生看中了,很喜欢,就送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