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吾爱吾师(十九)热诚和善的史永锦老师

(2019-06-28 20:18:46)
标签:

南通中学

回忆母校

怀念恩师

史永锦老师

分类: 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十九)

热诚和善的史永锦老师

吾爱吾师(十九)热诚和善的史永锦老师 

史永锦老师

上世纪70年代初,史永锦老师教过我们初二(12班)一段时间语文课。虽然时间不长,但印象较为深刻。

史老师为人热诚,胖乎乎的脸上常挂着笑容。尽管她时不时地带着恨铁不成钢的神情,批评我们不认真、不努力、不用功,是nn”,大家也不怎么怕她,反而在背后搞笑,模仿她n、l不分,把“懒汉”说成了“腩汉”。史老师对学生既严格,又友善。如果遇上了爱学习、肯刻苦的同学,她的笑容就更灿烂。一次课上讲到国际形势,贾乐政同学站起来发言:红色高棉代表英萨利来华、北越发动复活节攻势、美国把冲绳交给日本管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原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去世、尼克松竞选连任遭遇“水门事件”、田中角荣当选日本首相改善中日关系、慕尼黑奥运会“黑九月”九名以色列运动员被绑架杀害、智利民选“马克思主义”总统阿连德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动经济改革……,滔滔不绝,语倾濠河水,一讲就是小半节课,全班同学听得目瞪口呆。史老师一直微笑着,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注视贾乐政同学,认真倾听,直到他讲完,才狠狠地夸奖了他一把,说他是“放眼全球、关心国家大事”,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多读书看报,不做书呆子,要做胸怀世界革命的红色接班人。虽然我心里多少有点“羡慕嫉妒恨”,但也为贾乐政同学高兴,也佩服他。而且作为贾同学的好朋友、老邻居,我还知道,他丰富的国际知识,主要得益于每天对《参考消息》的认真阅读。在他家里玩的时候,亲眼看到,他父亲(也是转业军人)从单位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手里的《参考消息》(当时是内部报刊,只能在单位里订阅)递给他。受到史老师号召的启发,以贾乐政同学为榜样,我对国际形势也开始关注起来,《参考消息》也每天必读,并且形成习惯,延续了好多年。至今楼下车库里,还保留着几大本已经受潮上霉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参考消息》剪报。

回忆完了史老师对贾同学的夸奖之后,自然还要“夸耀”一下她对我的“表扬”。不过,这个“表扬”的形式,既非语言,又非文字,而是一个分数。那是一次春游之后布置的作业——写一篇狼山游记。说实话,以前已经写过好多回游狼山,全可当做这次作文的草稿了。我在此基础上,煞费心思,堆砌了不少华丽的辞藻(现在只记得一句了:“装点山河更鲜艳”),骄傲而又心虚地交了上去。此后就一直等着讲评了,希望史老师像夸贾同学那样也夸我一番。好容易熬到了作文课,可史老师并不评讲,直接把本子发了下来。我怀着失望的心情,怏怏地翻开作文本——顿时,我心跳加快:满篇是红笔圈圈!连忙翻到首页看分数:95分!再翻到末页看批语,没有!再看眉批,也没有!虽然没有批语也就没有了具体的“表扬”,但这个分数对我来说可谓意义非凡,除了它的少见足以填满虚荣心,更重要的是,它事实上成了我学习写作的极大动力,甚至后来我高考填报中文系沉迷作家梦的种子,亦或即深播于此。于是,若说史老师的这个作文分数,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我日后职业的选择及走向,的确并不是夸张虚妄之言。在从这点出发,可以的话,挖一挖潜意识深处,私心杂念里,能够这么牢牢地记住史老师,恐怕也正是由于这个可以让自己虚荣一辈子的“95”分吧?(实际上,这本作文本真的保存了很长时间,终于在几次搬家后找不到了;唯具讽刺意味的是,未圆作家梦,醒来却“我就成了你”——也当了中学老师:教两个班语文,九十来本作文,一周“大作文”,一周“小作文”,周周相间,周周不断,本本批改,本本难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我的“噩梦”。此时才知道,尽管史老师以其孔子情怀、伯乐眼光,给出了可令学生终身鼓舞的分数,可是日复一日,本接一本,没完没了的咀嚼,毕竟是以消耗精力及生命为成本的。曾令我羡慕和期盼的那支红笔,确实是“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每念及此,则更为感念史永锦等老师了。)

史老师教我们大约半个学期,后来就调到其他班级去了。

近日,在“通中人”网站“红楼纪事”栏目里,看到关于史永锦老师的介绍:“史永锦(1939~2003)1965年起担任本校政治教师,曾任年级组长,兼任市政协委员。承担省思想政治课教改实验工作和学校美育工作,其美育经验在全国美育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在转化后进学生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其事迹在1986年6月18日的《南通日报》上报道,被团市委、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表彰为南通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阅毕慨叹惋惜,命运无常,这么好的老师竟过早去世。哀悼之余,不揣鄙陋,窃以其座下学生亲身经历的点滴琐事,来辅证史永锦老师,不仅是“政治老师”,而且也曾经是很受欢迎的语文老师。不知可否以此作为这条名师介绍的补充?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史永锦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