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2017-12-22 08:05:15)
标签:

女兵

沈济文

家世

怀旧

个人军旅史

分类: 个人军旅史

一、十五从军征·祖母沈济文参军前后(3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194953日,杭州解放了。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庆祝胜利。没有了压迫和剥削,老百姓要过好日子了。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杭州市民在湖滨载歌载舞欢庆解放

杭州解放时,阿太带着女儿住在秋水山庄隔壁的闲地庵。其实秋水山庄地皮本属闲地庵宅基,1932年史量才从住持净轮法师手里租得这块三亩多闲置土地,约定产权为70年,这才有了大名鼎鼎的秋水山庄。闲地庵反倒默默无闻,几乎不为人所知了。也有人将其当成了史量才的家庙,不清楚当时其间是主与客的租赁关系。闲地庵不大,但也有一定的规模。阿太她们租住在进门右首一间厢房小屋,旁边还有一间狭小的厨房,在走廊过道里,加一张小桌子吃饭,这就是母女二人的安身之地了。好在小屋侧里,有个院子,内有石桌石凳,亦可利用,显得宽敞。女儿十五岁了,虽然活泼爱玩,但很听话。阿太不放心她一人出去,她就坐在门前西湖边的石椅上,静看游人游船。这里是进城的路口,来往熟人常和她打招呼。还是在解放之前,小学毕业不久,一天,精忠小学的小岳老师(岳邦俊,大岳则指校长岳邦麟)路过这里,遇见她,就过来和她说话,指着闲地庵斜对面湖边一座寥落无人的庭院,说想请阿太向周围的人打听打听,屋主是谁,能不能借用,可以的话,他们岳家想在这儿再办一所中学,办成的话,她就又可以上学——读中学了。可惜此事后来没了下文。既然读中学无望,她就想做工挣钱,减轻阿太负担。可是刚解放,百废待兴,就业很难。阿太还带着她到外地寻找过做工机会,也没有合适的去处。也难怪,15岁,做工是嫌小了点,又无任何技能。正一筹莫展,一天遇到了几年未见的青石桥的邻居沈瑾的父亲,聊起来才知道,原来沈瑾已在1948年就参加了解放军,现在部队的文工团工作,一切都很好。而且,所在部队正在上海,离杭州不远。听到这儿,阿太动心了。首先是阿太对解放军充满好感,因为大军入城后,纪律严明,不愿打扰百姓,宁可坐在泥里,睡在地上。这样的队伍真好!其次,沈瑾的情况阿太知道,除了比女儿爱珍大几岁,别的情况大致一样,她在队伍里做得好,爱珍也能。于是,阿太当下就请沈瑾父亲写信问问她,看看部队招不招人了?他答应了。阿太很高兴,充满期待。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解放军战士席地而坐,不扰群众。

过了些日子,沈瑾回信了,说已经向上级汇报了,领导同意前去报名入伍;部队驻地在上海嘉定,但这段日子文工团正在下面连队宣传演出,要过些日子才回去,所以别去早了。阿太问女儿,愿意去参军吗?回答:愿意。阿太再问,想想好,去了就不能后悔,当兵要打仗的!再回答:要去,不后悔!

  到了约定的日子,195018日,阿太带着女儿爱珍,由沈瑾父亲陪同,乘火车前往嘉定。9日到达部队驻地,文工团还没回来。第二天,10日,回来了。带着去见了领导。在了解了情况后,团长副团长,队长指导员,钦佩阿太把独养女儿送到部队,夸赞她,真是革命妈妈!都说,把女儿送到人民子弟兵队伍里,放一百个心吧!

一切圆满。晚上部队大会餐,全团欢聚一堂,热热闹闹。亲身感受到部队的官兵平等,上下和谐,阿太彻底放心了。会餐菜肴丰盛,八大碗盘,有荤有素,管饱管够。阿太感慨道,这辈子第一次吃得这么好!

第二天,阿太告别女儿,回去了。到了杭州站,下了火车,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幸好遇上一位熟识的车夫,讲好了,先拉到家,再向邻居借钱付车费。回到闲地庵那间小屋,家什依旧,却不见了女儿活波可爱的身影,不禁悲从中来,阿太关上门痛哭起来

就在这天,1950111日,十五岁的奶奶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20军文艺工作团,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发给阿太的革命军人家属优待证明书)

奶奶被分配在演出二队,班长俞观潮(后来曾任前线话剧团团长),副班长金亚(1962年奶奶转业到南京市皮影木偶剧团任秘书时,金亚任团长)。奶奶穿上肥大的军装,绑腿不会打,是队长吴克如亲自教她打的。(后来就会了,从寄给阿太的参军第一张照片上看,绑腿已打得很好了。)开始有些不习惯,比如第一次和班里女同志在浴室里一起洗澡,奶奶不好意思,是穿着短裤洗的。但最让奶奶高兴的是,沈瑾也在这个班里!这使奶奶倍感亲切。沈瑾虽然比奶奶大几岁,又早两年参军,但她一张娃娃脸,看上去还是小女孩。她俩不仅是老乡,而且是邻居,是玩伴,所以关系特别好,彼此都很依赖。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老兵花季雨季时(三)老兵花季雨季时(三)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沈瑾送给沈济文的照片)

   对奶奶来说,沈瑾是自己参军的介绍人,小时候又给自己上过课,内心十分感激,这份真挚亲切的友谊,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

当时20军驻扎嘉定,并无营房,都是借住民居。军部设在镇南大街271号姜家花园。姜家花园建于1944年,占地约20亩,解放前做过交易所。奶奶印象较深的是里面有好几棵百龄古树。军文工团分散租住在中下塘街99号宫保桥天zhu堂内外屋舍里。

老兵花季雨季时(三)
嘉定天zhu堂旧貌

宫保桥天zhu堂“耶稣圣心为主保,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一说清同治三年(18*(5+1)4年)),已有数百年历史。(后来27军接防,就将司令部设在这里。)当时部队住宿条件艰苦,一间房屋,女同志住在里面,男同志在外,中间用砖头和帘子隔开。因住得分散,作息及行动都听军号指挥。一天夜里,蓦然军号响起,划破夜空,大家腾身而起,紧张有序的穿衣服打背包。唯有奶奶新兵菜鸟,头一回经历,不知咋回事,手忙脚乱,几乎要哭。幸亏老兵帮忙,才勉强赶上紧急集合。过后老同志告诉她,紧急集合是常事,平时一定要练好练熟,不然的话,真有紧急任务就拉全班后退了。

没过多久,紧急任务真的下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