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兵那些事儿(十九)

(2017-08-25 20:42:33)
标签:

老兵

怀旧

家世

诗歌

分类: 个人军旅史
祖父陈久安与诗歌(上)

老兵那些事儿(十九)
      “诗歌”概念的外延广泛,除了(一)旧体诗、词、曲等之外,(二)戏剧、戏曲、曲艺作品的唱词,以及(三)一般歌曲中的歌词及新诗等等,都属诗歌范畴。从这个广角看,诗歌,是爷爷所有文艺作品中,数量最多的一大样式。就(一)旧体诗词而言,作品数量较少;早期之作,仅为“文学青年”练笔性质,如《夜归(试“灰堆”之一)》:
    门清寒锁立,屋静夏蚊飞。
    银虫板上獗,金鱼缸内垂。
    有声报天晓,无人送茶炊。
    原是妻赴杭,怎比往日归。

老兵那些事儿(十九)
(爷爷的文学练笔·诗歌之一)

这首小诗写于1961年5月27日,爷爷因组建前线歌舞团曲艺杂技队,亲赴盐城招收杂技演员,深夜回家,却空无一人,奶奶会老家杭州看望老阿太去了。“灰堆”系当代韵部“十三条大辙”之一。爷爷的“试”作,明显带有即兴训练的意图,其后还有“之二”、“之三”。后来,直到晚年,这类旧体诗作仅是偶尔为之。可见,在这方面爷爷用功不多。此外,(二)戏曲唱词等,前面已有所涉及;所以,这里着重说说(三)即爷爷一般歌词及新诗的创作。
       爷爷最早的歌词作品,当推口头创作于1946年夏的《谁说好铁不打钉》,因其是在部队行军时演唱以鼓动宣传,故名之曰“战士行军小唱”。六十五年之后,收入作品集《雕刻时光》时,爷爷特地加注:“唱于1946年夏,记于1985年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并慰在抗战中牺牲的牛娃战友们。”演唱这首歌时,爷爷不过15岁,根本不懂啥写作风格创作流派,只不过是特定的战争环境,要求他的创作和表演必须切合战场实际和战斗需要,必须看得见、听得到,用得上。所以,爷爷就自然而然、自发地沿着这个“有用”的方向,去为战士创作、为战士演出,一发而不可收:
       在1949年初的淮海战场,创作了民间小唱《小兵癞子真倒霉——一个投降蒋军的自白》;
       在1949年春,部队向长江挺进的十三天徒步行军中,边走边以行军小唱《乡亲们嘱咐牢记心窝窝》进行宣传鼓动;
       1951年秋,在与朝鲜人民军联欢时,创作独唱歌词《友谊之花香千秋》;
       1952年秋,在朝鲜战场阻击战中,创作了女声表演唱《杜鲁门,你老小子不是人》;
       1955年1月,在浙江沿海参加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的部队中,为战士们创作歌词《红旗》;接着又写了浙江民间小调演唱《白袍小将》;
       ……
       爷爷当时或许不知道,自己就这样一步步扎实地走着,点点滴滴积累着,已经形成了具有很强的纪实性的特点的创作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实性”这一特点,在日后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中,不断得到体现和加强。例如:
       1958年秋,创作女声表演唱《队长的爱人当了标兵》,军文工团团长亲自为其谱曲;
      1969年创作《学习英雄金训华》;
      1981年,在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期间,创作《我的爱人是解放军》;    1990年春,为配合南通市开展《学雷锋、学平潮饭店、学朱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活动,写了独唱合唱歌词《春风从我们这里吹起》,演唱后获南通市职工文艺会演三等奖,发表于《南通日报》,后刊载于《建设者之歌》(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然而,对于前线文艺、基层文艺来说,单有纪实性还不够;爷爷则充分发挥较强的即兴创作能力和“快三枪”的作用,以“及时性”的优势,更加有力地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形势,高效做好宣传工作。例如:
       1955年1月,我军首次陆海空联合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爷爷随主攻部队某部五连凯旋,在所乘坐的登陆艇上,即兴为战士创作队列歌曲《誓把祖国山河全都解放》;
       1957年,所在部队部分官兵转业复员,为做好思想工作,创作了慰问诗歌《我想去戈壁建新家》;
       1957年春节期间下连队,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即兴创作生活小唱《连长的几件小事》,表扬了连长,教育了战士,融洽了官兵关系,提升连队精神面貌;
       1975年,在“学大庆”活动高潮中,创作了合唱《社会主义道路大庆歌》、独唱《他就像“铁人”王进喜》、对唱《自力更生干劲比天高》等一系列歌曲歌词,刊载于南通市《工人文艺》;
       1981年3月,为配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创作了独唱歌词《我愿做时代列车的螺丝钉》,许荣庆、陶家伦作曲,职工文艺宣传队演唱。刊载于《紫琅工人》;
       1991年,“8.19”事件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迅速解体,引起极大的震动和迷茫,爷爷则“惊惜又感自豪命笔”,写下女声小组弹词演唱《琵琶一曲唱红旗》——
……
  心中的旗啊希望的旗, 
您是一往无前不屈的英雄旗。
蓝天在为你歌唱,
山河在向你盟誓:
炎黄子孙,
高举您千qiu万代志不移。

金秋彩霞映天际,
丹桂飘香伴笑语。
琵琶一曲唱不尽这边风景独好,
红旗下阳光灿烂前程更壮丽。
这首歌词发表于一九九一年十月十九日《南通日报》;
        2003年12月,为鼓励下岗工人自主创业再就业,创作女声独唱《我愿姐妹个个是强人》;等等。
        如上所述,“纪实”体现了创作的题旨,而“及时”则提升了作品的效力。纪实性和及时性,构成了浓厚的时代性特征,爷爷陈久安在其以“为兵服务”、“为群众服务”为宗旨的歌诗创作中,继承和发扬了“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现实主义传统,进而使得他几十年忠实反映社会发展变革的的诗歌系列作品,事实上已具有了史诗的特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