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我的外公——老兵陈久安》(陈默中)
外公已经离开我半年了。这个无情的事实对于我来说,至今依然难以接受。曾经计划着今年回国要为外公外婆做些什么,理所当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外公外婆。然而今年回国,我将再也看不到慈祥可爱的外公走出来迎接我的身影了。
作为80后,我既受到了早年的传统教育,亦目睹了后来的改革开放和舶来文化对生活的影响。传统教育的启蒙就是来源于我的外公。“勿忘国耻;别忘了你是一个中国人”,从很小的时候,外公总是这样教导我。那是还年幼的我无法理解作为为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外公的心情,总会觉得外公好啰嗦,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私下聊天,一直重复同一个话题,当年是如何如何。外公在抗日战争中所经历的,是像我这样在和平年代长大的一代人所无法真正体会到的。自然外公对当年的侵略国-日本有一种特别抵制的情绪。后来我选择去日本留学,我很害怕外公会强烈反对。出乎我意料的是,外公并没有竭力反对,也没有跟我再叨叨一遍日本鬼子当年是有多残暴。外公在我临出发前一天的家庭聚会上跟我说:“到日本别忘了你是一个中国人,要铭记历史,不能忘本,努力学习,做好你自己;我相信大部分日本人民还是善良的。”外公的这番话让我对“勿忘国耻”有了新的理解:不是仇恨,而是弘扬中国文化,以德服人。
为人处世这方面,重视传统美德的外公对于我的影响也很大。“对别人宽容一点,对自己严厉一点,多一点爱心”,这种严于律己,待人宽容的处世之道是外公用自身行动教给我的。在我还是小学的时候,外公家的阳台需要翻新,请来一个水泥匠师傅。这个师傅来外公家的时候还带着孩子。外公对他们是额外照顾,每天干完之后还要留他们在家吃饭,做他们爱吃的鱼,连外婆都看不下去,和我嘀咕了几句。更加让当时的我费解的是,外公还特地跑去买了肉包给那个孩子带走,说是他爱吃的。不是付了他们工钱吗,为什么还要给他们这些额外的待遇,我当时心里想。外公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跟我说:“他们都是劳苦人民,挣点辛苦钱养家不容易,要对他们多一点爱心。”也许正因为外公对待别人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他才额外受人尊重:小区业主委员会推举他当主任,社区、学校领导纷纷请他给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和抗战的故事……
外公年轻的时候为我们这些后代在战场浴血奋战,归来之后又用艺术来奉献人生,离休后的他亦不忘传承中华文化。这些外公留给我的精神遗产,让我一辈子享用不尽,让我在人生道路上可以不迷失方向。
去年年末回国,我才意识到外公真的老了,走路变慢了,坐着越来越容易睡着。但是外公从来就不服老,家里的事情依然坚持自己做,阳台上的盆景依然坚持自己打理。几年前我在国外给外公添置了一根辅助走路的多用途拐杖,外公却依然坚持自己走路和骑车,本想今年回国再劝劝外公,为了自身安全还是多用用拐杖,谁知去年那一回国却成了见外公的最后一面……
外公,愿你在天上一切安好。
(注:文中外公外婆的合影,是2016年11月间我给他们拍摄的。没想到,这竟是外公生前的最后一次留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