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西会馆”——西行漫记(41)

标签:
甘肃张掖山西会馆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会馆”就相当于今天的“私人会所”或“企业家俱乐部”。说白了,就是同一类人交流的场所。
据考证,历史上最初的“会馆”出现在明代中叶,随着朝廷逐步放弃抑商政策,商业在各地得以迅速发展,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经商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巩固和扩张自己经营的实力范围,商人们之间需要一个交流的场所,于是同籍的商人们开始结帮抱团。成立帮会,由参加帮会的人共同出资,设立一个大家能经常见面聊天的地方,于是“会馆”这种形式就出现了。后来其他行业也认识到“会馆”的长处,一些行业会馆应运而生,如“盐帮会馆”、“船帮会馆”等。
张掖的小南街有一座“山西会馆”,是山西客商赵世贵、赵继禹、张朝枢等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将一座关帝庙改建成“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将宫廷建筑与山西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两进院落。由东向西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山门与戏台一体,戏台分上下两层,上为戏台,下为通道。戏台前方两侧为看台,同样是上为看台,下为廊道,随后是一座牌楼,将会馆分为前后两院。前为公开,后为私密。过牌楼后,有钟鼓楼,大殿,后楼等。整个院落的殿宇楼阁绚丽多彩,又不失威严凝重。在建筑结构上运用了有许多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增强了整体建筑的精巧及考究。
“山西会馆”为第六批国保单位,现为张掖文化馆,可免费参观。
临街的大门不开,需要从大佛寺东北角的小门进入。进去之后,仿佛到了另一个时空,没有了市面嘈杂,时间静止在那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