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2023-12-01 11:21:25)
标签:

甘肃

左宗棠

左公柳

左公堤

分类: 满世界溜达

  甘肃的一些县道都是当年的古道,在这些古道两边有不少粗大的柳树,人们把这些柳树称为“左公柳”。其实很多柳树是后人所裁,人们还是愿将这些树称为“左公柳”,以纪念晚清名臣——左宗棠。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今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人。中国近代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最大的功劳,应为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收复新疆之战,这一战维护国家的统一,强化国家主权。左公是一个眼光高远名臣,一直新疆建省痛斥当时朝中那些主张放弃新疆之人“周、秦、汉、唐之盛,奄有西北。及其衰也先捐西北,以保东南,国势浸弱,以底灭亡”。放弃西北,最后必定是国家的灭亡。从汉至清,新疆只设军事机构而无行省郡县。左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归一统,形成今天国家版图

  左公在主政西北期间,特别是收复新疆期间,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又水土不服,左公要求凡大军过处必植树,令所有军士随身带树苗,一路走一路栽。左公与军士一样,亲自携镐植柳。大军一路西进,在道路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左宗棠驻扎西北10多年,在取得西北战事胜利的同时,生态方面的建设也卓有成效。他刚到西北时的情景是“土地芜废,人民稀少,弥望黄沙白骨,不似人间光景”,到他离开时,这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奇迹般地出现了一条绿色长廊。他在奏稿中向皇上报告返京途中所见:“道旁所种榆柳业已成林,自嘉峪关至省,除碱地砂碛外,拱把之树接续不断。”“兰州东路所种之树,密如木城,行列整齐。”这对风雨飘摇中的清帝国来说,是一种少有得慰藉。清人有诗赞“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左公开始主政西北时,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为解决西北地广人稀的问题,左公大量招募内地移民,并沿途派兵护送,细心安排移民的村庄选址,计算到牲畜、种子、口粮等,使移民能安下心来。左公主政西北时,体会到“治西北者,宜先水利”,“开屯之要,首要水利”,应以“水利为屯政要务”。在给沈葆祯的信中说:“西北水利不修,农功阙略,关陇同病,陇又甚焉。”总之是要把兴修水利放在关乎西北前途的战略高度来加以重视。正是在这种认知中,左公在西北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有些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绿柳河堤忆左公——西行漫记(30)

  左宗棠所处时代正是晚清夕日残照,帝国大厦将倾之时。左公做为晚清重臣,性格决绝,办事认真,胸有家国,心有民众,虽不能回天救清帝国之亡,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在西北、在大漠,如春风度玉门。左公西来,西北之幸!百姓之幸!当不能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