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邢铁申
邢铁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126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2023-10-31 11:16:43)
标签:

甘肃

永昌

花大门

石刻

分类: 满世界溜达

  河西这一带是当年西路军的血战之地,许多县城都有纪念馆,永昌也有一座纪念公园,因这段历史过去惨烈,一直不愿面对,这一次也没勇气去看。

  沿着一条不知名的县道行驶,仿佛在画中,两边刚刚收割麦田的黄色,远处群山的褐色,白云飘浮天空的湛蓝,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行走在河西走廊的古道上,两边黑褐色的山上几乎寸草不生,而这条两山夹峙的走廊,却水草丰美,庄稼遍野,牛羊成群。走到这里才能理解当年匈奴人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悲叹。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就位于这条不知名道路的北边。这是一座孤独的红褐色小山,山不是很高,倒有几分气势。整个山体像一尊睡佛,头东脚西,山体的每一个部分,又像是一尊尊立佛。在长约80米,高50米的崖壁上雕刻了许多塔形浮雕,各塔大小不一,造型有覆钵式喇嘛塔、阁楼式石刻塔、檐式砖砌塔,其中以覆钵式喇嘛塔为多。这种覆钵式喇嘛塔与炳灵寺石窟中塔型浮雕十分相似。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山下干枯的河滩上布满了用碎石垒成的小塔,顺手捡起旁边的碎石也垒起一座,表达对先贤的敬意。到山崖边看石刻没有路,崖边的坡度超过了45度,只能手脚并用,沿着陡坡爬上去,拍照时,找好位置,一脚前,一脚后,站稳后,方可举起相机,稍不留意就会滑下来。心中有佛,上天保佑,有惊无险。

  据说,这里是西夏国时期附近寺院高僧们的归宿之地。千年前,西北地区一个李姓的党项人,在这一带建立的一个西夏王朝,早期与辽、北宋并存,后期与金、南宋并立。西夏幅员辽阔,覆盖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党项人立国后,没有把自己的信仰强加于他人,而是顺应和延续了河西百姓的世俗信仰,这种做法,主观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客观上使得河西佛教得以传承。也给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追念之地。

  至于这里为什么称“花大门”,有两种说法,一是说:石刻所在的这个红褐的崖壁,形状如同开启的大门,所以名叫“花大门”。二是说,当地有一户姓花的人家,在这个悬崖的边上立了个叫“花大门”的牌坊,所以有了“花大门”这个地名。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花大门石刻——西行漫记(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