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教稼台——走三秦

标签:
陕西武功教稼台后稷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教稼台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教农耕文化的讲台,后稷是这所学校第一位讲农学的老师,这里也就成为中国第一所教人种地的学校,世界上第一个农业研究所。民以食为天,教稼台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实至名归。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一个小小的院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学校了,小院坐东面西,小小的门头,进门是绘有二十四节气的磨盘路(武功老城有一条磨盘街),路尽处是后稷坐像,坐像后面就是那个上课的讲台。讲台为皇家覆斗形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古时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
关于教稼台为什么是覆斗形的?简介上是这样解释的:皇家星座为氐斗形,氐斗是古人制作的一种无底斗,常为粮食交易市场上的量具。其形是天象二十八宿中的氐宿星座。古人认为氐宿为角宿、亢宿之根,犹如树之根基。华夏为龙,正是亢宿之形,恰好应对了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的国策。
考古证实,周人进入关中,见此地土地肥沃,就在漆水西面的塬上扎根安家。依靠发达的农业,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明,创下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
《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嫄的儿子。因是母亲踩巨人脚印所生,被弃,名字弃由此而来,后知是神灵之子,找回。弃幼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