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华州李元谅碑李元谅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李元谅碑现存于华州区公安局大门东侧,陕西省文保单位。是当年华州百姓为纪念大唐名将李元谅而立。碑为青石质地,高4.45米,宽1.57米,厚0.41米,碑头六螭首,碑侧雕刻蔓草花纹,碑额篆书“大唐镇国军陕西节度使右仆身射李公懋功昭德颂”。由唐朝宗室之后李彝所篆,碑文共32行,每行65字,共计2000余字,由张哲撰文,韩秀弼书。碑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序”,主要内容是转述董叔经奏表中李元谅徇国十大功劳及身世经历。第二部分为“颂”,为李元谅歌功颂德。碑文为当时人记当时事,所述事迹应可信。
李元谅(732-793年),唐朝时代安息国(今伊朗)人。本姓安,跟随父辈来大唐经商,居住长安,少年时为宦官骆奉先收养,改姓骆,取名元光,是一名有勇有谋的小鲜肉。后入军职,上元元年(760年)升任镇国军节度副使,驻屯潼关十多年。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长安失守,唐德宗李适出逃,流亡到奉天(今陕西乾县)。骆元光联合李晟等人收复长安,迎德宗还宫。贞元三年(787年)吐蕃与唐会盟于平谅,骆元光认为吐蕃人多诈,要求驻军,唐代表浑减不同意。后发生吐蕃劫盟事件,幸有骆元光接应。此次会盟唐朝虽未达目地,但促使大批主战派官员上位,从此吐蕃走向没落。后唐德宗赐骆元光李姓,改名元谅。贞元四年(788年),李元谅任陇右节度使,开垦大量良田,每岁收粟菽数十万斛,并修筑各地城池,加强军事防御,捍卫了大唐西部疆土。贞元九年(793年)11月,李元谅病逝于良原(今甘肃灵台县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