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多年前,唐代诗人曹邺西行路过杜邮,谒白起墓,感叹道:“夷陵火焰来,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白起一生征战,歼敌百万,为大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生在那个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悲哀,最后只落得个良弓藏、走狗烹的结局。
杜邮在今天渭河北岸咸阳的东郊任家咀,现为三五三零厂厂区。白起墓就在厂家属区北侧的土塬上,当年这里能附视渭河,今天什么也看不到了。
白起墓四周有围墙保护,南面开一圆门可进入。墓葬的封土破坏较为严重,已看不出原来的形状,墓上长满杂树,东西两侧有人们踩踏出的小径直达墓顶。在围墙门外立有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东南侧有白氏后人近年来修建的祭坛和石碑,正中的石碑上书“秦武安君白起墓”“公讳起公元前三三一年生公元前二五七年卒仕为秦左庶长左更国尉大良造武安君”,两侧还立有三座石碑。据传上世纪70年代初三五三零厂建厂施工时发现白起墓墓道,出土兵器、三把佩剑,三把剑中是否有白起最爱的游熙剑不得而知。三剑现收藏于咸阳博物馆。
白起生年不详,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号称“人屠”。白起墓在全国共有三处,分别在陕西省咸阳,山西省榆次南庄,河北省邯郸与武安交界处的林村。关于咸阳白起墓,《史记:白起列传》中记载:“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秦昭王与应侯髃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怏怏不服,有馀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关于山西榆次白起墓,史载:白起后人白仲被始封为“太原君”每年数次祭祀父亲往返600多公里,来往不便,迁白起灵柩至山西榆次重新安葬。关于河北邯郸白起墓,传说秦国为向联军求和,使人出四国:白起已死,听凭联军发落,四国收兵,白起尸首交赵国,赵国将其葬于赵国西边,以示向赵国谢罪。秦统一六国后,念白起功绩,不该被杀,重建白起墓,又令人在此建村,以便定期祭拜,村名白冢,后因白冢林木茂盛,改名为林村。这三种说法中,第一和第二种说法应可信,白起墓最早葬于咸阳,后家人迁葬于山西,现咸阳墓为衣冠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