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塔和它的故事

标签:
旅游陕西泾阳崇文塔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崇文塔是中国内目前存世最高的塔式建筑,塔高87米,位于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原在一所中学院内,现被当地政府建为公园,塔被围在一个很小的院子里,用相机照一张横着的照片都是很困难。进院收30元门票,可登塔。多年来塔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政府现出面进行整修保护是一件大好事,是不是非要收费?值的棎究。
崇文塔整体用青砖修建,属楼阁式,共13层。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呈八边形。南向塔门上镌刻有“崇文宝塔”四字。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门四龛,龛中置或坐或立、形态各异、造型生动的明代石刻佛像,部分佛像已失。塔内有砖砌台阶,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塔檐有数层巨砖叠折外伸,形成一米余宽的腰檐平台,以供游人巡回游览,非胆大之人才敢塔外游观,现各层劵门已封。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特殊磨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极为壮观。每檐角挂有风铃叮咚作响,更为古塔增添了神韵。最高层周围筑有城堡式城垛,当天气晴朗时,游人们凭垛远眺,巡视八方,可远望西安、骊山,渭水北岸边的汉陵,更可观泾、渭二河。“浮图杳蔼入青云,渭水泾流远近分。”“久裂不用柱,谁复东南造。削顶刺碧空,迷离云作帽。呼吸风雨声,环曲独龙道。十里长安城,缩来只一隅。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描写了崇文宝塔的雄姿和风采。
关于崇文塔有许多传说,下面的这个传说我认为最动人,现全亠抄录下来供大空欣赏。据说明朝第十二代皇帝万历的宠妃倩倩死了,皇帝听说她的精灵飘到了蓬莱岛,于是传见工部李尚书,让他在离京二十里处,修座高三十丈的“望仙塔”。这李尚书,原籍泾阳县。居官二十多年也未还家,时常思念家乡。今听要离京(泾)二十里建塔,自然有说不出的高兴。忙带夫人、女儿星夜赶路。回乡后,尚书将建塔之事晓喻州、县筹集银两,就立即着手选址,清基。附近百姓听说李尚书为泾阳造塔,人人欢喜,争着募捐,在泾阳县南数十村庄,建起砖窑(这一带后称窑坊),又有村子专门为建塔磨米面(后称该村为磨子村),数日之间,能工巧匠纷纷而来。正当运石开基之时,尚书被宣进京,以误领旨意,改“京”为“泾”引起万历震怒,遂被问斩。消息传到家乡,泾阳人没有一个不为尚书掉泪。这时匠工中有人说:“如今尚书被害,砖石堆了一河滩,不如干脆为尚书建座纪念塔。”大伙集于尚书村,你一言,我一语,要夫人拿主意。尚书有一女儿,叫翠云。翠云小姐正在痛不欲生,听到乡亲们的议论,她的心被掀动了。她想,父亲已是不能复生,不如趁着乡亲的心意来完成父亲的愿望,给家乡建一座塔。她拜别母亲,换上男装,自称为尚书公子,大方、洒脱的风度几乎让人辨认不出。她暗暗对天发誓,塔不建成,不着女装。就这样,泾河滩上,又热闹了,运料的、挖基的,人山人海。翠云好不忙碌,她不时在人群中穿来穿去。这一天开基地方出现难关,只见塔基已挖下三丈多深,下面全是流沙、淤泥,这样的地质怎能撑起二三十丈的高塔?翠云不禁犯愁起来。翠云扮男装建塔的精神感动了九天玄女,她给翠云托了一个梦说:“你建这塔,高出世间,泾河滩地恐托不起,特为你召金家八弟兄,他们每人一方,作为基石,这下可万元一失。”翠云起身一看,坑内果然金光耀眼,忙令众人下坑清除淤泥、流沙,下边便见一块八边青石,周方五六丈,上有八尊铜样的、尺来高的人,石盘中央,刻有四句诗,是:“天心民心,建塔泾滨,孝女感天,名塔崇文”。大伙一看,老天相助,一个个格外卖力。日月迅速,不觉已是七年,塔建了七层,离原计划还差四层,原来的银两已经将要用完了。翠云变卖家中房产,乡人也纷纷捐银,还是入不敷出。翠云小姐一急之下,自己改换道姑行装,走遍关中募捐银两。后不到六年就建成了十三层,比原定还多了两层。接着又在崇文寺塔下的翠云庵正殿内塑了尚书泥像,还特地为九天玄女在塔顶建立金身。崇文塔建成庆贺之日,泾阳东面,崇文塔周围,简直是人山人海,大伙欢歌起舞快乐无比。后来,便把塔北一村起名永乐。
故事结束了,是不是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