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明福寺塔

标签:
旅游杂谈情感河南滑县 |
分类: 满世界溜达 |
明福寺塔(也称千佛塔),在河南滑县老城的西南面,随着县城的扩大,现已在城里了。
与明福寺塔相遇很有意思,第一次见此塔是寻亲,第二次看此塔是探亲。滑县是我爱人的老家,她从未回去过。岳父是一名最晚的红军,出生于滑县的一个小村庄,祖上在县上做过小吏,到他这一代家境已是十分贫困,在他十二岁那年,河南大荒,到集市自卖自身,换成粮食交于母亲,跟人去了山西。红军东征时,从山西家中跑出跟红军走了,后南征北战,负伤后转入地方工作,扎根陕西商洛,娶妻生子,由独身一人变成七口之家。岳父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到地方后工作拼命,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时爱人还很小时,从此她们一家与河南老家失去了来往,爱人一直有一个心结,想回老家看看,寻找亲人,兄妹几人也相商过几次,一直未能成行。2011年,我们一家去河北办一件重要的事,事毕回来时选择走河南,刚好在当地有我一个朋友,给他打一电话,朋友非常好客,在滑县最好的宾馆接待了我们,又陪我们找到了爱人记忆中的那个小村庄,在村中打听了好多人,都说不知道,在我们将要放弃时,仿佛有岳父在天之灵的感应,遇见一位老人,说他知道岳父,知道他当兵,后在外面当官了,还说村里还有他的亲人,并亲自领我们去了爱人的表弟家。2012年,爱人家十几口人又去河南滑县老家探亲拜祖,看望了所有的亲人。从县城去老家的小村都要过明福寺塔,我是一个中国古塔控,到每一个地方只要有塔,都是会去看看。
明福寺塔建在明福寺内,明福寺建于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关于明福寺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当年滑县城关南村一户人家,户主姓杜叫明福,他全家一心向善,虔诚拜佛,并舍出自己的宅院建寺,供人们烧香拜佛。于是,人们就用他的名字做了寺名。第二种是,隋朝时杜明福任滑州知州,上任后找到一个双目失明叫李徒的人,说: “你过去因为一枚金钗逼迫妻子自杀,所以双目失明,只有将房产施舍为寺,才能幸福”。李徒照杜明福说的做了,果然双目复明。据此说,民国年间《重修滑县志》曰:“乃为善友而募捐建寺,因以‘明福’名之”。明福寺塔高七层,我推算大约有40米左右,平面呈八角形,塔体逐层叠涩内收呈抛物线形状,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为青石,塔城为青砖,第一层正面为拱劵门,二至七层四个正面有劵门,五层与七层四个侧面有直棂假窗和“卍”字图案,塔城身转角处有竹节状倚柱。檐下设置有砖制普柏枋,枋上有规整的五铺作双抄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斗拱承托檐枋、椽和飞。为典型的宋代早期风格。塔身外壁镶嵌了许多的佛像,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有唐代遗风。该塔内有梯可登,因时间关系,不能登顶一览滑县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