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普宁历史文化名迹 |

军老水塔,位于普宁市军埠镇军老村宝塔路,现塔在路的中间,水塔建于清初,是一座为了克制汤坑火塔(汤坑石塔)而建的风水塔,因属性水,故叫水塔;水塔为七层实心塔,高约五六米,保存完好,现地面比塔基高二十多厘米。

从普宁大道转入路标指示军埠镇政府的大路往军老村去,军老村是军埠镇政府的驻地。在路边见到了一个水泥建成的凉亭,看这凉亭的样式,感觉应该是民国年间的了,很特别,凉亭没有名字,四个角各里外两根水泥柱,共八根,而供人休息坐的长板也是水泥做的,整个凉亭全部都是水泥制作。
这条去看水塔的路有可能叫长德路。




凉亭上共有两副对联,都完好,只是全部给刷了白粉,有些又给划花,相对要花点时间。

离开凉亭没多远,一个十字路口往左看,军老水塔就到了,水塔所在的路就叫宝塔路。



这就是当年为克制汤坑火塔而建的水塔,塔不高,也不大,相对小巧,只有五六米高,最上面置葫芦,保存完好,周边还有围栏护着。
现在的水泥地面比塔基高了不少。

军老水塔的由来
据民间流传:约于清初,大长陇有九世陈吾参、汤坑村有马旭逵(音译)远赴他乡同拜一风水大师门下。数年之后,汤坑村的马旭逵先艺成而别师归乡。大概是乡人所求,出于营造乡里局势,马旭逵运用学到的风水术,在汤坑山上筑建一风水塔。该塔用花岗岩条石(毛料)及山石砌筑,塔平面呈方形,为楼阁式石塔,外观4级腔内2层,高约12米。据说,该塔属性为火,故又俗称汤坑火塔。火塔的建成,对于汤坑是有益处,然而对位于塔东北方向不远处的大长陇村来说,自火塔建成之后,许多村民日渐感到身体不适,及后出现一些状况,却苦于无法可施。不久后,马旭逵的同门师兄弟陈吾参艺成归来大长陇,其见村中情况,便按师承的堪舆术,在汤溪边上即今军老村中建起一座七级宝塔,该塔为传统样式,平地而起,有七级,顶上是一葫芦,约五六米高,因其属性为水,故俗称水塔。在水塔建成之后,水克火,大长陇村民不适的情况就完全消失。如今,两座古塔还在原地保存完好,已列入普宁文保单位。(网络资料)
